1、:“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第四十二)
2、:“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第一)
3、:“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第三十)
4、六:学而不厌
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第十)
6、《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7、【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8、《尽心下》
9、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10、以德服人/心悦诚服
11、《公孙丑下》
12、不为已甚
13、:“其一人~,惟奕秋之为听。”(第九)
14、自以为是
15、:“(道之)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第十四)
16、声音笑貌
17、:“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第五)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也。”(第七)
20、舍我其谁
21、:“~,天下可运于掌。”(第七)
22、无所用心
23、杯水车薪
24、《万章上》
25、:“独~,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第十八)
26、王顾左右而言他
27、《论语》一书中成语和格言警句很多。今举其一例。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9、虽千万人,吾往矣
30、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31、寡人之疾
32、《公孙丑上》
33、:“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第五)
34、再作冯妇
35、:“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第十八)
36、来者不拒
37、绰绰有余
38、:“仲尼曰:‘~,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第四)
39、:“~,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第十七)
4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
41、不为也,非不能也
42、《离娄上》
43、《梁惠王上》
44、:“仲尼~者。”(第十)
4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46、:“……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而不可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第三十七)
47、一:学而时习之
48、:“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也?”(第十三)
49、:“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保,为不用恩焉。王之不王,~。”(第七)
50、:(第二十三)
51、:“恭俭其可以声音、笑貌为哉?”(第十六)
52、:齐宣王自言:“寡人好勇”、“寡人好货”、“寡人好色”(散见于《梁惠王上》各章),今专隐指好色。
5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54、左右逢源
5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56、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57、勃然变色
58、《滕文公下》
59、五:默而识之
60、《尽心上》
61、【释义】: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62、:“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欤?”(第四)
63、《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4、:“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第八)
65、好为人师
66、:“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故曰‘德之贼’也。”(第三十七)
67、五十步笑百步
68、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69、:(第二)
70、与人为善
71、视民如伤
72、:“大人者,不失其~者也。”(第十二)
73、:“~。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第二十六)
74、以身殉道
75、【注音】:xuéérshíxízhī
76、【注音】:bùchǐxiàwèn
77、:“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第三)
78、事半功倍
7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80、"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81、:“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大人之事备矣。”(第三十三)
82、赤子之心
83、集大成者
84、■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8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第一)
86、各得其所这一成语,就出自这章经文。
87、三:词语:敏而好学
88、《告子下》
89、:“~,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第七)
90、民无恒产,则无恒心
9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此之谓大丈夫。(第二)
93、:“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第七)
94、拒人于千里之外
95、以邻为壑
96、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97、:“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第二十七)
98、深耕易耨
99、夜以继日
100、■不舍昼夜: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10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第三)
102、:“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第一)
103、舍生取义
104、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5、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成语有: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106、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07、明察秋毫
108、《告子上》
109、:“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第六)
1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第九)
111、:“‘……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第二)
112、:“……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第一)
113、出类拔萃
114、:“~。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第六)
115、:“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第十二,今意转)
116、先知先觉
117、:“文王~,望道而未之见。”(第二十)
118、御敌于国门之外
119、德不孤,必有邻。
120、守约施博
121、二:词语:温故知新
122、:“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第九)
123、仁者无敌
124、论语八则中的格言警句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125、"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
126、不言而喻
127、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以致用有教无类举一反三
128、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0、礼之用,和为贵。
13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第十)
132、《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3、宅心仁厚
134、:“池池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第十三)
135、一暴十寒
136、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137、四:不耻下问
13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第十)
139、始作俑者
140、男女授受不亲
141、:“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第四)
142、拔苗助长
143、:“孔子之谓集大成。”又:“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第一)
144、:“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第七)
145、这章经文,详细记述了孔子修订《乐经》的事情,孔子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146、:“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视)不下带而道存焉。”(第三十二)
14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48、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后,才把《乐经》进行了整理,《雅》和《颂》都有了适当的位置。
149、:“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第一)
150、缘木求鱼
151、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52、好事者为之
153、《滕文公上》
154、《万章下》
155、《梁惠王下》
156、:“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第四十六)
157、【释义】: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158、:“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粹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第二十一)
159、与民同乐
160、专心致志
161、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162、【注音】:mòérshízhī
163、手舞足蹈
164、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165、【释义】: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166、尽信书不如无书
16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第八)
168、子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169、:“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第十)
170、:“故曰:‘~。’王请勿疑。”(第五)
171、:“人之患,在~”(第二十三)
172、居仁由义
173、孤臣孽子
174、《离娄下》
17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17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177、有所不为
178、出尔反尔
179、【注音】:wēngùzhīxīn
180、解民倒悬
181、国人皆曰可杀
18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183、:(第八、九)
184、《论语子罕篇》中
185、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186、:“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第七,又见于《滕文公上·第三》)
18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8、:“(孟子)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第九)
189、同流合污
190、却之不恭
19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王许之乎?”(第七)
19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3、:“却之却之为不恭”(第四)
194、寡不敌众
195、:“阳虎曰:‘~矣,为仁不富矣。’”(第三)
196、自暴自弃
197、:“入则无法家拂(同“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者也。”(第十五)
198、■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199、■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200、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注音】:xuéérbùyàn
202、:“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第十一)
203、:“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第一)
20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第四)
205、金声玉振
206、为富不仁
207、【注音】:mǐnérhàoxué
208、:(第三)
209、当务之急
210、【释义】: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211、于我心有戚戚焉
212、:“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偶得之,坐以待旦。”(第二十)
213、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4、:“自反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第二)
215、又:“以所不忍达之于所忍,仁也;以所不为达之于所为,义也。”(《尽心下第三十一》)
21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17、【释义】: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218、:“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