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传富春山居图为黄子【100句文案摘抄】

时间:2024-11-16 03:06:32 唯美文案
世传富春山居图为黄子

1、在这600多年里,明朝大画家沈周、董其昌以及许多收藏家都先后拥有过此画作,加之人们对此画均是十分推崇,《富春山居图》已成为一大宝物。董其昌晚年时把它卖给了一个姓吴的官宦世家,在吴家流传了三代后,《富春山居图》传到了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收藏家,他把这幅传世巨作视作珍宝,甚至不惜花巨资专门建了一座“云起楼”,把楼中珍藏《富春山居图》的房子取名为“富春轩”。明末清初之际,吴洪裕为躲避战乱,舍弃了家中的金银财宝和其他收藏品,随身带的便有这幅《富春山居图》。

2、从此严子陵的故事更加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南宋嘉定年间,陈山严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风阁,后来还办了高节书院,今均早已湮没,只剩下一块墓碑,还保存在峙山公园里。

3、識得山居子久傳,雪溪摩詰釣舟扁。畫禪室裏羣仙侶,近日紛來參畫禪。

4、我想我该去看看富春江,去看看严子陵,也去看看吴问卿和西台!不知谁愿意与我同往?

5、今春至田盤山中,景物之妙,似有勝於去年者,蓋佳山水每遊得概,日異而嵗不同,譬之展閱名畫,輒有會心,亦与溪山相引無盡,因於子久卷書之,以示兩兩印合耳。乙未暮春御識。

6、南巡至錢塘,訪雲棲禪舍,訟(公然)江岸陸行,富春山色,了了在目,又遇山人於筆墨町畦外矣。丁丑三月御識。

7、黄公望接近完图时,将此画赠与师弟,号“无用”,他则自称“大痴”。师弟无用看透不了人生,急着想取历史巨作。无用师弟一毛钱没付取得了《富春山居图》,死后他的后代将之变卖。

8、不曾想时隔不久,另有人进献《富春山居图》一幅。乾隆看后大为不悦,断定此进献之作非黄子久真迹。乾隆还命吏部尚书在此画卷上书写贬语以鉴真伪。

9、【世传富春山居图为黄子】一个叫危素的年轻人和黄公望关系不错,看到了黄公望花了整整四年画的那20张精品仿古画,喜欢得不得了:

10、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被卖掉的《富春山居图》,他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却已经被人买走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念念不忘这幅让他魂牵梦萦的画作,他愣是凭着记忆画出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图》,他的仿作与原作在构图等方面都惊人的相似。

11、“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2、很多中国古代的画家一辈子就在一个地方画画,但是黄公望为了能够学习更多的山水画法,一把年纪了还全国各地跑,所以他的画既可以画很密,也可以大留白,既可以一点点勾画,也可以大笔染墨。

13、出狱后,黄公望心灰意冷,做了道士,改号“大痴”,从此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靠卖卜为生。《六砚斋笔记》中说,“黄子久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为”;《虞山画志》说他“每月夜、携瓶酒,坐湖桥,独饮清吟。酒罢,投掷水中,桥下殆满”。

14、“君臣一梦,今古空名。”对于君臣关系,这是一种多么痛的领悟,“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多美的句子,多么好的风景和胸襟。富春江不动神色的流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从这无尽流淌的山水中看见了自己,也体悟着生的美好和不美好,而这不美好里,恰恰有大智慧。

15、乾隆丙寅穀雨日,御題。

16、当了道士之后,黄公望四处帮人算命维生,据说算命准确,江湖口碑四皇冠。

17、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曾介绍自己是如何创作的:“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他在“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时,“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画中所题文字表明,他为完成此画而潜心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

18、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两代画家奉之为“山水画之圭臬”,历代多有临仿《富春山居图》的作品,甚至还有仿黄公望笔法的山水图问世,如沈周、张宏、董其昌和邹之麟等。这些摹本似乎一旦与《富春山居图》有关,都会价值连城。

19、尖塔攬全形,陳園評暫停。佳時逢上巳,隨地可□亭。綠水澄而照,春梅靜以馨。託波杯不泛,□□有芳型。

20、此后经一段岸汀后峰峦再起,此处不仅以横竖墨点构造树叶,还以单纯墨点点于峰峦顶端,几乎混杂了前卷所用技巧,而这或许正与其后自题“三四载未得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相合。

21、此画卷为六接的纸本,即是由六张纸连成的画卷.黄公望(字子久)为元代最负盛名的画师,在画史上的影响颇大。他在《山水诀》中,明确提到模写。他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子久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当属《富春山居图》。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他在“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时,“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此画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年),此时子久年近八旬,画中所题文字表明,他为完成此画而潜心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记载了董其昌对此画的赞誉,“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

22、乾隆皇帝倒是干净利落,一锤定音。但是,业内权威人士对此却另有成见。据黄宾虹对潘天寿讲:“后进献之《富春山居图》确系子久真迹,乾隆为顾全面子,故意搬弄是非而已。”(见潘天寿、王伯敏著《元代四大画家》)

23、至于原画的长度,当代学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富春山居图》原有八纸七缝(《北京》注:指由八张纸拼接而成的画卷),长约848厘米;另一说则是七纸六缝,持此观点的以徐邦达先生为主,主要根据是沈周背临本(《北京》注:“背临”为画师在认真研究原作的情况下,不看原作进行摹写)跟《子明卷》得来,但他以为第一纸“至多也仅80或90厘米,比107厘米(第五段)还要短不少。按常理,第一纸不应当是较短的,这真无奈理解”。

24、乾隆皇帝不识真品,名作真迹反遭冷遇

25、《富春山居图》完成后,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题款送给无用禅师。《富春山居图》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其在人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

26、品牌宣传、收藏投资者的学习、交流乐园,最新最全的收藏资讯信息。

27、这是黄公望十三岁时候发生的事情。后来,当他八十二岁的时候,他画《富春山居图》的时候,他听到了富春江这条河流的哭声,也听到了这条河流的笑声。这清清的河水,从上游到出海,他听到了太多人的一生,恰如他自己的一生,十二岁智慧过人,四十六岁坐牢,五十二岁出家。于是,他一边画这幅画,一边在讲一条河流的故事,也在讲人的命运。

28、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29、黄公望,本姓陆,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成年后过继给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氏,官至中台察院小吏。后因牵连入狱,出狱后入全真教,在江浙一带卖卜为生。当时的状况是“黄子久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莜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谓”甚至“每月夜,携瓶酒,坐湖桥,独饮清吟。酒罢,投掷水中,桥下殆满。”正是这种巨大的豁达与逃脱让他的精神世界逐渐走向空灵,而他的才气如同山中云雾弥散在那些画卷之上。

30、黄公望聪慧过人,不到二十岁便考取功名,但是他四十六岁时(即1315年)却因张闾贪污事被牵连入狱,开释后入了全真教出家,并与张三丰、莫月、冷谦等道友交往,隐居在常熟小山头(今虞山西麓)。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在常熟逝世,葬虞山西麓。

31、此画尽描富春江两岸旎丽景色,其间树木苍苍,峰峦叠嶂;村舍、亭台错落有致,渔舟、小桥流水潺潺……

32、画面上的用笔,既简洁凝重又纯粹干净,没有丝毫的轻浮造作,一派自然天真之象。尤其是在淡墨的使用上,那种空灵的韵味似乎蕴含着浓郁的禅意。这幅旷世佳作自从被焚坏以后,被焚烧的部分到底画的是什么已经无从考据,也许正是如此,才更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33、这时候黄公望已经不愿意回到年轻时追求功名的状态了,每次画的画基本都送朋友,这里送一张那里送一张,送了十年之后,已经看破红尘,潇洒得像个神仙,不论是技术还是心态,都达到顶峰了。

34、为避战乱辗转飘零,半幅名作落户台湾

35、此圖數隨行笥,甲戍東巡至吉林,駐蹕松阿里江上,沙渚煙邨,恍然圖中勝處,因於行在展卷,書之時八月九日也,御識。

36、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37、乾隆题跋或詩或文,多以行书、行草与草书題寫,字体大小和篇幅长短错落不由于图版清晰度有限,较小的文字有的分辨不出,有的难免辨识有误,还请识者补充纠正。估计台北故宫当有详细的题跋释文,若有机会获得,将再订正。

38、时至今日,当人们从杭州逆行至钱塘江到富阳,青山秀水,景色如画,就会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同为“元四家”的倪瓒赞其“文化大痴黄老子,与人无爱亦无憎”,以说明黄公望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因此,《富春山居图》不仅是一幅画,更体现出一种生活态度,其也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39、无邪上一世是引导撒旦和主神的那个莉亚,撒旦喜欢的也是那个莉亚,无邪在那一世没喜欢上撒旦,在撒旦表白后失踪了,撒旦用最靠近心脏的肋骨,复制了个她的替代品——莉亚,结果替代品,也没有爱上他,还跟上一任斗神好上了,孕育出了爱情的结晶,结果自己承受不住神魔合力(绝七里也没说莉亚生孩子的时候是什么力量让她死的,就姑且叫神魔合力吧)然后死了,撒旦悲痛下,一不小心差点就毁灭了世界,进而可见,撒旦是多喜欢我们小邪子啊!绝医里是他们转世续缘的故事,和那个替代品妹妹莉亚没关系的

40、乾隆皇帝在画卷上题款评价说:“此卷写山居风景,岩壑平远旷若千里”,“今观是幅长几三丈,包孕山川之胜,发抒襟抱之奇,在水墨法中尤出一格。”、“画家贵正不贵奇,大痴此卷三昧知。天地造物匪物造,元气裹合神淋漓。”,“是年冬,偶得黄子久《山居图》,笔墨苍古,系真迹”、“爱其谿壑天成,动我吟兴,”和“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丙寅长至月鉴定,无上神品。”

41、吴均的《与宋元思书》里用短短一百四十四个字,便传神的将富春江两岸的山光水色尽现眼前:“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2、因为这里有了一个庄子陵,所以南朝的时候,富春江畔就成了就成为无数文人雅士向往的地方。

43、乾隆年间,一日,乾隆检阅内宫藏画,见有黄子久作《山居图》,甚喜,钦定此画为《富春山居图》真迹,虽然画题少了“富春”二字,还是在画上盖了“御览”宝印。

44、富春江是我国浙江省中部河流,为钱塘江建德市梅城镇下至萧山区闻家堰段的别称。长110公里,流贯浙江省桐庐、富阳两县市。

45、时值清康熙年间,皇宫内府偶得黄子久《山居图》,将其深藏于内宫。

46、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

47、《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水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富春山居图》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后半卷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被称为《无用师卷》,无用师指的是黄公望的同门师友郑樗。

48、明朝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明四家”之首沈周手里。沈周也是文徵明和唐寅的老师。自从得到这件宝贝,沈周就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当时,收藏家把自己收藏的书画珍品拿去请好友、名人题跋是一种时尚,题跋的越多、越长,书画作品的文化积淀就越深。沈周也把这幅画交给一位朋友去题跋,没想到那位朋友的儿子竟见利忘义,把画偷偷卖掉了。

49、【世传富春山居图为黄子】清乾隆时修该墓。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五月,其16世孙黄泰修墓建坊,筑罗城、墓道等。1982年整修,神道用黄石铺筑,从公路直通墓前,长约60米。墓以砖砌筑,直径5米,高约4米。黄石砌的罗城内立墓碑,碑高3米,宽0.36米,并刻有画像、传略。此碑为黄泰修墓时立。

50、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51、当时道士的地位很高,所以黄公望又结交了一大群道士朋友,甚至结交了武当祖师爷张三丰。

52、《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被装裱后则定名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53、曹友卿一听,知道这幅画是宝贝,不肯转手了。几番交涉之后,吴湖帆拿出家中珍藏的商周古铜器,将这个残卷换了下来。

54、欢迎来稿参与,形式、题材不限

55、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

56、又过去了100多年,《富春山居图》辗转流传到了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手中。董其昌晚年把它卖给了宜兴一个姓吴的官宦世家。《富春山居图》在人世流传到此时,由于沈周、董其昌的极度推崇,已变成了人间宝物。

57、新莽(王莽灭西汉后所建政权)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曾与刘秀一同游学的庄子陵便四处招贤纳士,集结军事,助刘秀起事。

58、虽黄公望晚年定居今富阳市境内,但画卷内容对比宽敞平坦的"富阳江"和山峰峻奇峡谷雄伟的"桐庐江",就可得知,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

59、富春景四時變幻,而霜林紅紫尤為溪山勝觀。今來田盤,適當冬孟餘暄,清霜著樹,丹黃萬壑,不減江城錦繡林。而巖巒雄秀,村野豐熙,若令一峰見之,其渾厚華滋,或當於此圖外,別添一神契耳。行篋展卷,因識圖隙。甲申小春御筆。

60、后来,到了唐朝,仕途坎坷,仙风道骨的李白来过,他看到的是富春江的坦荡;后来,被武则天抓起来差点杀头的骆宾王来过,他看见有人在钓鱼,那条鱼在吊钩上“屈体求哀”好像在说:“你不要杀我好不好?”。后来,宋朝写过《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也来过,并且写下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富春江历史上最美的十六个字,用来赞美严子陵的高风亮节,这十六个字现在还刻在严子陵钓台上。

61、此卷之妙,日往來胸中,庚午時巡,過嵩陽書院,見其山川渾厚,風景適与圖合,乃知子久襟次,包羅萬有,區區以富春域之者,反屬拘墟。然非親歷其境,亦不足以知之。御識。

62、“黄大师呀,你看你这里有这么多张,能不能送我个一张半张的嘞……”

63、黄公望本来叫陆坚,很小就父母双亡,过继给一个姓黄的老头,老头很开心说了句“我黄老头盼望有个儿子好久啦!”(黄公望子久矣)

64、山莊朝靄夕嵐,以此圖證之,益信神妙。

65、这时候一个叫无用的道士来找他要画,于是就诞生了那张千古名作——《富春山居图》。

66、富春山居不只是一张画,是一个哲学,一个生命态度的东西,使创作者能够把积压了九十年的亡国痛转成另外一个东西,豁达,摆脱异族统治的痛苦,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自己。

67、解放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在浙江博物馆供职。当他得知《剩山图》在吴湖帆手上后,内心颇为不安。怕一旦再遭遇天灾人祸,以个人的能力极难保存下来,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他多次来往沪杭之间与吴湖帆商洽,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孟海的诚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落户浙江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之一。

68、畫家貴正不貴奇,大癡此卷三昧知。天地造物非物造,元氣裹合神淋灕。六法上乘我所喜,言之不足長言之。石渠寶笈惜未載,行□出笥常相隨。田盤小憩天成閣,展覺峰巒近列眉。香山岫雲足佳趣,以境覓畫非然疑。乃知逢源任左右,是謂田家合天倪。如入畫禪晤思白,摩詰雪江有所思。我欲壽之以佳作,德潛手筆猶能為,富春大嶺汝有記,吊古寤嘆與嗟咨。試評此畫得所否,更須紙尾揮顏碑。

69、最令人回味的,当时《富春山居图》上那未被涂写的大段的留白。恰如山的纯净,明远,人的悠闲,野思,无欲无求,无傍无羁。

70、唐王維雪溪、元黃公望富春山居二圖,為千古名筆,皆董香光畫禪室藏物,題識墨蹟猶存,今先後收入內府,爰於咸福宮西室什襲以藏,即仿香光之意,顏曰畫禪,並令儒臣為圖以傳之,忝學者由此證入,是無上正法眼藏。後得佳蹟,的系畫禪當日鑑賞之物,有香光題識可據者,將皆歸之。乾隆御識。

71、沈瑞这智商将来是要成大器的。

72、漸遠村莊水面寬,水營因以搆河干。嫌他行舘修而飾,愛此居艫福且安。帆落春風靜玉浦,窗憑望月漾金瀾。扈舟高下檣燈列,竟作南巡一例觀。

73、大癡道人黃子久,詩中元白書顏柳。富春大嶺稱傑作,膾炙都人士之口。金題玉躞(卷軸杆)標山居,然疑即是富春否?展卷一室饒古香,華亭妙筆存圖右。品評精確書法高,以書例畫珍瓊玖。江山萬里無足奇,萬里以外個中有。平沙遠渚隔重林,水郭煙村帶層阜。耕者讀者雜漁樵,天高地下適飛走。渾噩全無意匠營,都來量物隨所受。宜令香光拜下風,倪迂范緩(寬)誰妍醜?不必什襲誇鑒賞,丁甲(道教六丁六甲神)呵持自能壽。

74、“明四家”之一沈周(《北京》注:除沈周外,“明四家”还有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是一位十分特殊的《富春山居图》藏家。明朝成化年间,沈周获得此画,由于当时收藏家把自己收藏的书画珍品拿去请好友、名人题跋是一种时尚,因此他把这幅画交给一位朋友去题跋,没想到朋友的儿子竟然把画偷偷卖掉了。沈周念念不忘这幅让他魂牵梦萦的画作,于是,他硬是凭着自己的记忆画出了另一幅仿作。这卷仿作被称为《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此幅背临本基本上保留了原作被毁以前的面貌,不仅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重现黄氏原作的重要意义,因此,如今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国家级珍宝。

75、黄公望85岁才完成的《富春山居图》则不但融汇董、巨、荆、关诸家,更体现了元人山水画之变的特征。这种大气象的杂糅需要高超的艺术手法,而黄公望的耄耋之年显然已经在画作水平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76、然而却找不到庄子陵了。

77、《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而充满了传奇色彩。

78、↑↑↑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关注我,立刻订阅精彩哦!

79、黄公望很机智,幼年的时候就被称为神童,小小年纪就励志要当官,要改变世界。

80、因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在此结庐隐居,创作著名山水国画《富春山居图》而得名。公园面积333公顷,森林覆盖率5%,有云豹、羚羊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9种。境内九垅九湾、竹茂林深,荟萃了竹种园等一批世界一流的亚热带森林景观。

81、潜心书画终有所成,八旬翁成就传世名画

82、因为场景变换太快,观众思绪跟不上,还有就是剧情没深意却很难懂,装深沉类的片子。如果回答对您有帮助就给好评呗,谢谢,相信我将会成为您的最好私人顾问,祝您新春快乐!

83、《剩山图》长4厘米,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无用师卷》长69厘米,藏于中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无用师卷》和《剩山图》分隔海峡两岸60余年,让《富春山居图》合璧展示则是海峡两岸各界人士多年的心愿。在海峡两岸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下,被烧成两段、分隔保存约360年后,2011年《无用师卷》和《剩山图》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的形式在中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实现跨越数百年风雨的“合璧”。在展出两个月的时间里,有超过50万人次的观众来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观看,这也创造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展的参观纪录。

84、这个故事可以追溯到距离黄公望时代一千多年前。

85、此系丙寅春月題語,長至後一日再識。

86、当年这批文物停放在上海期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书画收藏鉴定专家徐邦达在库房里看到了这两幅真假《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经过仔细考证,他发现乾隆御笔批伪的那张实际是真的,而乾隆题了很多字说是真的那张却是假的。于是徐邦达推翻了先人的定论,还《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一个真实的面目。

87、无用师:即无用法师,原来认为是一位和尚,因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为他而作所以名扬天下。据台北故宫博物院张光宾先生1975年考证确定无用师与黄公望一样加入全真教,系一名道士,比黄公望小十岁左右,其名为郑樗。

88、传世名作险遭火焚,被救出后断为两段

89、《富春山居图》在吴家流传了三代后,传到了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是当时著名的收藏家,他把这幅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风格的传世巨作视作珍宝,每天茶饭不思地观赏临摹。吴洪裕还不惜花巨资专门为《富春山居图》造了一个楼,叫作“云起楼”,把楼中珍藏《富春山居图》的那间房子取名为“富春轩”。

90、丁丑春南巡至棲霞,登最高峰,大江前橫,一碧千里,扁舟出沒煙渚間,江外遠山案衍,恍然昔日山隂道中,遙望富春山色也。放歌之餘,因展是圖識之,御筆。

91、自诞生以来,《富春山居图》就被中国画坛奉若“神品”,而由于吴洪裕弥留之际把它“烧”成一大一小的《无用师卷》和《剩山图》,围绕此画出现许多悬而未解的谜团更是引发了人们的无限关注。问题之一即是黄公望在画作的题跋上的题款中说“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意在说明此作品是画给“无用师”的,而“无用师”究竟为何人?关于他的身份历来有两说,一说无用师乃是无用禅师,是一位僧人;而另一说是无用师为黄公望在全真教的同门师友,是个道士。

92、《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包首题签:“画苑墨皇黄元久富春山居图真迹。烬余残本梅景书屋秘宝乙卯元旦吴湖帆题。"行引首:“富春一角"后学韩p。王同愈画黄公望像,并题:“元高士黄公望像。少举神童博宗群艺善写山水,法篆通隶,乙卯人日后学王同愈录五百名贤图,时年八十五"。

93、在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生的建议下,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的两部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在台湾实现历史性的合璧展览。

94、后世的画家对此图评价极高。董其昌题识:“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此卷一观,如诣宝所,虚往实归,自谓一日清福,心脾俱畅。”“诚为艺林飞仙,迥出尘埃之外者也。”邹之麟题识谓:“知者论子久画,书中之右军(王羲之)也,圣矣。至若《富春山居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

95、不久,清军入关。兵荒马乱之中,《富春山居图》失散民间不知去向。

96、吴家后人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1669年被清初大收藏家王廷宾购得。此后辗转于各藏家之手,长期湮没无闻。再次面世,已是250多年后的1938年。

97、于是黄公望加入了全真教,结交的对象从原来的什么大腿都抱一抱,变成了只跟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98、出狱之后,有了犯罪记录的黄公望也没什么机会再做官了,加上一直跟道士有来往,终于相信了“一切都是命啊。”

99、六度南巡,所歷江山風物,氣象萬千。時展此卷,印證無不契合。自非造化為師者,烏能若此?甲辰暮春。御識。

100、《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用时三年。《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创作于1347年~1350年,为赠无用禅师所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