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上的题字【100句文案摘抄】

时间:2024-11-16 01:20:46 唯美文案
富春山居图上的题字

1、而乾隆以两千银买下了他认为假的《富春山居图》,理由是,这画虽然笔力不足,但有古韵,不是近来的画工能画出来的,还是不错的。我有雅怀,所以不同于侈奢的收藏者,好画便收,不拘的。

2、离乱后,回到宜兴的吴问卿已将离世。弥留醒转时,虽然虚弱,还是起了来,要将《富春山居图》,同智永的《千字文》,都入火去烧,“焚以为殉”。

3、近景坡岸水色,峰峦冈阜,陂陀沙渚,远山隐约,徐徐展开,但觉江水茫茫,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有时江面辽远开阔,渺沧海之一粟;有时逼近岸边,可以细看松林间垂钓渔人闲逸安静。山脚水波,风起云涌,一舟独钓江上,令人心旷神怡。

4、清代书法家梁诗正,就在大师黄公望的名画《富春山居图》上题写了几行字,这几个字经常被人提起,由于他的行书写得非常漂亮,还被网友称之为“最美行书”,引来了很多人的赞美和学习。

5、董其昌和子明都是铁证,所以在第二幅没出现之前,乾隆认为第一幅是真迹,其实是赝品。也正因如此,他才不好意思在第二幅上再题字。

6、这些印章大部分都是乾隆印上去的,为了表示他对字画的喜欢,那个大大的“神”字,也是乾隆提笔写上去的。说实话,乾隆的书法还是很有造诣的,但这么乱写乱盖,是真的不妥。

7、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

8、锄禾日当午造血干细胞清明上河图复方草珊瑚平方差公式班长兼学委完全搞不懂弯弓射大雕仙剑奇侠传王朝干红酒重阳插茱萸梨花压海棠黄河入海流起舞弄清影白鹭上青天曲径通幽处城春草木深

9、丁丑春南巡至棲霞,登最高峰,大江前橫,一碧千里,扁舟出沒煙渚間,江外遠山案衍,恍然昔日山隂道中,遙望富春山色也。放歌之餘,因展是圖識之,御筆。

10、由于国画画卷是卷起来收藏的,所以烧掉的是画卷最外面,也就是画幅起首的一段被火烧坏了,现在还可以看到烧坏的洞,把“剩山图”、“无用师卷”,前后排列,火焚处,回卷回去是在同一个地方,且是烧坏的洞,愈后愈小。

11、妙极啦第一荐书:《闲情偶寄》

12、是很多很多的人,和很多很多的故事

13、十月二日入關,登澄海樓,海天空闊,風條不驚,而煙濤浩然,何啻吞雲夢八九。適攜此卷,流覽至再,夫子久專寫富春,而予舊題亦以田盤香山為言,乃知勝境無窮,隨其所遇,詎問大小廣狹哉。並書卷中以當紀程。御識。

14、黄公望在画画上晚成,是到了中年时,才开始随着赵孟頫学着画山画水。

15、癸丑春巡田盤,松杏精神倍至,不啻畫中行也。御題。

16、吴洪裕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他一生到死最喜两件宝,一件是《智永千字文真迹》,另一件则是《富春山居图》,于是,在临终时,他叮嘱他儿子把这幅画烧了“炎殉”,使他在九泉之下仍可持有此画。在烧完永智的真迹“千字文”后,他的侄儿吴子文不忍名画被毁,急从火中抢救出来,可惜画的前段已被烧坏数处(卷首部分经过修补后,题为《剩山图》,也保留下来)。

17、《富春山居图》的执行导演兼动作指导NickPowell来自好莱坞,本身是特技演员出身,还做过《谍影重重》等动作大片的执行导演。亲给个好评吧谢啦

18、清顺治七年(1650),江南宜兴吴府,卧病在床的吴洪裕到了弥留之际,气如游丝的他死死盯着枕头边的宝匣,家人明白了,老爷临死前还念念不忘那幅心爱的山水画。有人取出画,展开在他面前,吴洪裕的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说完,慢慢闭上了眼睛。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老爷这是要焚画殉葬呀!要被烧掉的画就是国宝文物《富春山居图》。因为太珍爱此卷了,所以嘱家人准备把它付之一炬“焚以为殉”用来殉葬。

19、一直到成化年,不知道在多少地方,多少的人手中,辗转了多少回,它来到了沈周这里。

20、【富春山居图上的题字】要诀提示:长披麻皴“连勾带皴”是长披麻皴的画法要诀。技法要点可归纳为:要求中锋落笔。连勾带皴需一气落成。同一遍的皴笔一般不交叉,忌皴笔平行,等距排列,忌皴笔无组构意图的忽然断开,使得石体残缺。

21、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题字癖好的皇帝,也有不愿题字的时候。有这样一幅名画,它位列“中国十大名画”第乾隆就不愿为它题字,它就是《富春山居图》。

22、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23、BY吴湖帆|富春山图一角人家?

24、宿雨初晴,瑣窗塵靜,展閱此卷,忻然有會,登萬仞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者,恐不如我坐遊所得多也。

25、富春景四時變幻,而霜林紅紫尤為溪山勝觀。今來田盤,適當冬孟餘暄,清霜著樹,丹黃萬壑,不減江城錦繡林。而巖巒雄秀,村野豐熙,若令一峰見之,其渾厚華滋,或當於此圖外,別添一神契耳。行篋展卷,因識圖隙。甲申小春御筆。

26、那么为何乾隆皇帝会在这张画上题这么多字呢?他是怎么想的?

27、乾隆这么“破坏”文物,那有没有逃出他“魔掌”的字画呢?有,那就是正版的《富春山居图》。

28、“无用师卷”《富春山居图》已是一件举世闻名的国宝,各方面讨论的文章已经巨细无靡,此画孰真孰伪,大致都有客观的论定,不用费词多做狗尾续貂了。

29、据了解,《富春山居图》(剩山卷)最后的收藏者和捐献者是近代著名画家吴湖帆。据传,1938年秋,吴湖帆在上海的家中养病,恰逢好友、上海古董名店汲古阁的老板曹友卿前来探望,对方随身带了一幅刚买到的残卷,请吴湖帆鉴赏。吴湖帆捧画仔细查看,断定这就是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残卷“剩山卷”,不由得脱口而出,“乱世出奇迹,真没想到300年后又能见到大痴道人的‘火中之宝’。”于是,吴湖帆当即向曹友卿提出购买,曹友卿一听,知道这幅画是宝贝,当然不肯转手。几番交涉之后,吴湖帆拿出家中珍藏的一件商周古铜器送给曹友卿,才将这幅残卷换了下来。后来,吴湖帆对照了故宫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图》的影印本,确定这幅残卷就是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前半段。

30、吴湖帆是收藏大家,自己也作画

31、从此,吴湖帆就把自家的梅影书屋称作“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了。

32、癸卯冬初,自盛京謁陵,迴蹕至夷齊廟,俯仰山川,清風斯在,悠然有會,於子陵桐江之間,因書此卷,以誌一時。御識。

33、1350年,《富春山居图》画成后,黄公望便将此图题款送给了他的道友无用师郑樗。无用师考虑到此卷可能被人“巧取豪夺”,因而在画完成之前就请作者“先书无用本号”,明确归属。

34、今春至田盤山中,景物之妙,似有勝於去年者,蓋佳山水每遊得概,日異而嵗不同,譬之展閱名畫,輒有會心,亦与溪山相引無盡,因於子久卷書之,以示兩兩印合耳。乙未暮春御識。

35、讲师简介:蒋勋,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36、沈周是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富春山居图》的第二位收藏者。

37、浓墨点苔,特别是在山头处,点苔也要一组一组地朝廷,横笔点添加左侧的小丛树以突出山体。

38、这幅大痴黄公望的绘画长卷,先前是在沈周先生处。沈周先生丢失它之后,凭着记忆,临成了一幅。

39、春巡登泰山,曾空盪胸,眾山俯覽,蒼深渾厚之氣,不啻披子久巨幀。迴蹕舟行汶衛間,船窗晴眺,展對此卷,濃青未了,彷彿遇之,書以紀勝。辛卯春御識。

40、【富春山居图上的题字】先淡后浓,分两次点出中景丛树,方法同前。并以浓枯之墨复勾山体大的转折处,调整勾皴之笔的疏密,使画面的笔墨效果更丰富。

41、后半段,为了掩盖火烧的痕迹,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被切割了下来,置在画首。称《无用师卷》。

42、先看黄公望自己的题跋。

43、此卷之妙,日往來胸中,庚午時巡,過嵩陽書院,見其山川渾厚,風景適与圖合,乃知子久襟次,包羅萬有,區區以富春域之者,反屬拘墟。然非親歷其境,亦不足以知之。御識。

44、到了清朝时期,吴洪裕继承了《富春山居图》,就在吴洪裕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打算将《富春山居图》烧掉殉葬,幸好其侄子吴静庵在火中抢得此画,名作才得以保存至今。

45、按鄒之麟此跋,直以為富春,而題籤曰山居,德潛所見富春山居,云又非此,姑俟他日之辨。丙午皐月,御識。

46、丁亥春巡津門,舟行淀泊間,煙水渺瀰,不異春江風景。船窗攜卷,忽若橫嶺側峰點綴渚岸。及登觀海臺,雲濤浩瀚,氣象萬千,則更曠然意遠矣。御識。

47、上图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48、后来终于将画买下了,当然就很珍惜,把它放到了自己的画禅室里,和王维的《雪江图》并着,放在一起。

49、如今,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50、后来把这幅画取来,放在行李里,随着身。想着,富春山的景致已经在心里了,去到哪里都是能画的。

51、同样一排树,笔墨结构相同,都是两条竖线与众多横点的组合,在简笔求繁的意趣中,把简单的规律藏起来,以破墨、积墨的方法力求变化无尽。

52、此卷是乾隆十年(1746年)入内府。乾隆得此画卷时大喜过望,其兴奋程度,不亚于明末清初《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拥有者吴问卿。何以见得?因为子明卷的画面空白处写满了乾隆皇帝的题跋。其数量之多,用乾隆自己的话说:“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据统计,从乾隆十年到嘉庆四年(乾隆做了四年的太上皇),画卷上共享55处乾隆的题跋,其中画卷之中有53处,另外两则题跋写在了画卷的前后隔水(手卷形制的一个名称)之上。

53、淡勾轮廓,初步形成山体轮廓,注意初步的开合关系。

54、清顺治年间,吴氏子弟,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之后更是珍爱之极。恽南田《瓯香馆画跋》中记: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

55、“无用师卷”题款的年代纪年“庚寅”(西元1350年);而“庚寅”这一年与《富春山居图》却有巧合之遇,画成于“庚寅”,也毁于清顺治七年(1650)的“庚寅”,因而离散。去年又是“庚寅”,大陆的主事者,呼吁两卷能同时地展览,在有心人的奔走协商下,使得今年6月1日于台北故宫以“山水合璧”展出,联辉终于成真。

56、即思之不忘,乃以意貌之,物远失真,临纸惘然。

57、在他居富春江时,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富春江北有大岭山,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他以大岭山为师,曾画有《富春大岭图》。

58、一份来自两千多年前,关于春天的攻略

59、台北故宫收藏有明唐寅的《高士图》,据唐光的跋语:“此六如先生高士图卷。乃荆溪吴氏物也。己丑岁曾侍先君同观于云起楼。明年庚寅。其主人翁不达。拟以素所珍爱诸物殉葬。虑不能如愿。遂于临逝时。集置榻前。付之一炬。此卷与黄子久富春图。同遭厄劫。”这从“高士图”三字及其旁题字已不全,可得知。当时火殉,不知尚有多少件为人不知。

60、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61、BY邹之麟|这是什么神仙日子啊?

62、只是画上过往几代人的题跋,因为年久岁长,已经脱落掉了。沈周见这么好的画,上面竟然没有与之相称的人留下些话语,觉得是不合宜的事。于是将画交付给了一位诗人好友,请他在上头题字。两人相交多年了,本来是很放心的,只是没想到给好友的儿子偷拿去卖了。

63、被认为是“真迹”的“无用师卷”,自郑无用道士收藏后,经过一百余年,到了明朝在苏州重现,最初由大画家沈周收藏,大约在成化年间被董其昌在北京购到,并珍藏于书禅堂。董其昌在万历年间将此画卖给了吴正志;吴正志又将此画传给他三子吴洪裕。

64、己卯元日书句曲题辞于上 吴湖帆秘藏。

65、您的每次支持都是对二小的鼓励

66、吴湖帆是收藏大家,自己也作画。

67、原来,《富春山居图》到了吴洪裕手中时,已经在吴府传了三代人。吴洪裕病危时,他不甘心把《富春山居图》留给后人,于是打算把画烧了殉葬。就在这幅传世精品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时,危急时刻,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抓起火中的画用力一甩,愣是把画抢了出来。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68、后来,乾隆得知了哪一幅才是真的《富春山居图》时,他不愿承认自己此前收藏的是假画,就一边坚定地宣布真的无用师卷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原因就是,这幅画虽不是“真迹”,但画得还不错。为此,他还特意请大臣在两卷《富春山居图》上题跋留念。前来观画的大臣无一例外地歌颂了皇帝热爱艺术、不拘泥真伪的广阔胸怀,可谁也不敢点破:这幅画它本来就是真迹。这也成了历史上的一段笑谈。直到1816年胡敬等奉嘉庆帝编纂《石渠宝笈》三编,《富春山居图》的真迹才得以正名被编入。

69、駐蹕盤山,夜雨初霽,坐成天樓,俯視冀野寬(?)平,山雲動盪,想見春渚潮來,波濤萬頃,倘即香光所云一峰老人煙雲供養者耶?庚辰仲春御識。

70、世傳富春山圖為黃公望生平傑作,此卷寫山居風景,巖壑平遠,曠若千里,未識與富春圖孰為先後?董香光稱其規模董巨,天真爛漫,當亦為子久最得意筆耶。清河書畫舫謂大癡畫格有二:一種作淺絳色,一種作水墨者,筆意尤簡遠。今觀是幅,長幾三丈,包孕山川之勝,發抒襟抱之奇,在水墨法中,尤出一格。款為子明隱君作,子明未詳姓氏,當再考之。御識。

71、当年,《富春山居图》经火烧一遭,断成了一长一短的两段。画上满是烟燎痕迹,画的起首一段也被烧去了。

72、台北故宫黄公望研究专家解读富春山居(图)

73、我查阅了很多记载,只找到这幅国宝画卷上(黄公望)自己作的题跋全文:“两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授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剳,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锐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歇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74、富春山的美丽景色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倾倒,唐宋以前,曾有一千多位诗人来此留下近两千首盛赞的诗作。1347年,元代大画家黄公望与好友禅师无用来到富春山,游览富春江时,黄公望被两岸的美丽风光所吸引,于是泼墨挥毫创作了这幅山水巨制《富春山居图》。

75、更多我们都挺喜欢的内容?

76、另外,第二幅画落款说明是送给无用禅师的,而第一幅的落款则说是送给一个叫子明的人。造假之人还算有良心,为了区分真假,没有原版复制。经过乾隆的考证,子明叫任仁发与黄公望是同一时期的人,并且二人还有交集。

77、=====点赞即是布施|分享传递智慧|=====

78、王穉登:“隆庆辛未年,中秋后的第三天,我在梁溪谈家的澄怀阁,看到这幅画。”

79、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字子文)。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80、沈周明白,这也许就是永远失去了,唯一能够再留住它的办法,是以记忆将这幅画背临出来。

81、每一处,都清晰地记录着

82、辛未上巳,駐蹕錢塘,坐西湖行宮,山翠波光浮動,几案晴雨變幻,出奇無窮,惜不得子久為之寫照,因展卷題之。御筆。

83、水營一律淀池風景,宛如江鄉,惟欠佳山耳。船窗展卷,如對富春。

84、乾隆丙寅穀雨日,御題。

85、画虽然已被完成,却也依旧生长着——作画的人与看画的人,是同道,也是共谋。

86、让乾隆没有料到的是,第二年也就是乾隆十一年时,又有人送上一一幅黄公望的画即《无用师卷》,乾隆看着十分眼熟,赶紧让人取出原先的那幅画进行对比,结果傻眼了,这两幅画不是一样的吗,只不过后者不是一幅完整的画而已。

87、闲情偶记.颐养部.止眼前可备之忧

88、不見富春山色已十五載,今春過雲棲山徑,江光雲影,遠映層嵐,宛如子久筆端神韻,茲偶一展閱,益洽我心矣。庚子冬日,御識。

89、不知道沈周当时,再看到这画,心里有什么动静想法。但与之相关的事情,他也只在题跋里提了一句:旧在余所,既失之。

90、2011年6月11日至9月5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将举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91、田盤富於杏,每花時掩映松間,青紅相錯,天然好景也。甲午仲春,下游至山莊,杏花正開,展卷評量,足傲子久矣。御識。

92、画家黄公望是江苏常熟人,生于1269年,自幼天资聪颖,中年时曾做过小官,因涉案入狱,后来再没有踏入仕途。他有一段时间住在松江,以占卜为生,后来在圣井蓬莱庵为道士。研究过“九流之学”,且通音律,50岁之后专心画山水画。

93、闲暇时,会画周遭的山水。但画得很慢,因为画得仔细,因为不着急,因为时常揣摩,也因为常年云游在外的缘故,所以历经三四年,还没有能够完成。

94、不错哦,寓意很好!是上佳的风景画!中国画。元代黄公望作。纸本长卷。水墨。画面为浙江桐庐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岩壑幽深,山木疏秀,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用草篆笔法挥写,干笔湿笔一体浑成,气清质实,骨苍神腴。收起

95、画中,山峦连绵起伏、江水烟波浩渺,十余位江南女子在烟雨蒙蒙中行走着,陆续遇见了艺术家们饰演的樵夫、渔夫、读书人等,他们跟随着音乐,或吟唱、或诗朗诵,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穿梭,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美感体验。

96、BY黄公望|留在山中?

97、跨越六百多年的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以意想不到的打开方式呈现在舞台上,真让人沉醉其中,仿佛在画中游览。

98、《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特别是浙派画家传统的影响深远。浙江画家在执守浙派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艺术观、审美观和人生观,在吸收《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绘画艺术营养之中创新传统,发展传统,画出浙派笔墨的时代新貌。

99、邹之麟总共见过这幅画三次,就都是在吴问卿那儿看到的。

100、如果你觉得只有乾隆只对这么几幅画下手便错了,再看看这幅《鹊华秋色图》,基本上盖印都找不到地方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