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富春山居图》寓意和象征是:富春山居不只是一张画,是一个哲学,一个生命态度的东西,使创作者能够把积压了九十年的亡国痛转成另外一个东西,豁达,摆脱异族统治的痛苦,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自己。
2、富春山居不只是一张画,是一个哲学,一个生命态度的东西,使创作者能够把积压了九十年的亡国痛转成另外一个东西,豁达,摆脱异族统治的痛苦,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自己。
3、「主题」B02丨《韩熙载夜宴图》白云青天拂拂娇
4、一部电影的心脏无疑是其剧情设计了,为追回国画而动用特工,这一点是可以得到理解的,但莫名其妙跑出林志玲饰演的神秘女子,男主与女主竟然因国画摩擦起火花。由张静初饰演的特工男正妻,其实感觉毫无存在感,在影片中竟上演了一出三角恋故事情节,对于国画的保护,比较荒谬的是没有启动权威的公安组织,反而由保险公司负责保护,这似乎不合情理。
5、山水画与文人士大夫隐居关系密切。比如唐代隐士卢鸿隐居嵩山,把他隐居的环境画了下来;王维在辋川隐居,辋川一带也成为描绘对象。在历史上便形成了一个传统,一种模式化的山水图式。很多山水画可能有一个具体的主题,但把这个主题换成甲也可以,换成乙也可以,它可以适当地参考实际的景色,但基本不是对实际景色的如实描绘。拿着一幅山水画与实景去对照,这违反了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常识。
6、寻求通过PPP模式与政府展开合作的方法。
7、第六部分,物象不多,仅有小的树石,视线的速度也会快,仿佛十个月之后神室中的金丹向上移动。到此出现一个小村庄,出现一个大山,重心也到此处。
8、【富春山居图的意思】《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卷内容对比宽敞平坦的"富阳江"和山峰峻奇峡谷雄伟的"桐庐江",就可得知,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9、黄公望把可游、可居、可观的山水因素全部统一在一起,变成了一个集大成的山水意识,形成了中国山水审美的巅峰。他把山水当作身体与心灵栖居的田园,当作一种哲学,当作能够让生命得到安顿的精神圣地,这是《富春山居图》所传递的一个重要意象。
10、深度探索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发展需求;
11、黄公望的山水画,虽然所见多为七十岁以后所画,在笔墨气韵上或苍茫浑朴,或秀润淡雅,或蓊郁华滋,或萧散清逸,表现不同的风貌,却又有统一的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我们从中不仅可以观赏他丰富的笔墨所表现出的山川形貌,感受到大自然的意志,而且可以窥见画家所传达出的主观意境,即物外之情。他主张师造化,并主张见好山好水随时模记,但不是以刻划真山真水为自己艺术创作的终点,而是借助山川之行,通过笔墨以抒情。正如元汤垕说:“高人胜士寄兴写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画鉴》)这反映了元代山水画家的艺术思想,黄公望突出地表现了这种倾向。
12、黄公望最富盛名的作品当属《富春山居图》,耗时整整4年才得以完成,可谓一件旷世之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13、除夕夜,央视春晚的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让大家眼前一亮!
14、除了石法、树法自身的线性特点、组织规律外,树与石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语言秩序是文本的魅力所在。
15、《剩山图卷》纵32厘米,横5厘米
16、刘士林:《世说新语》与江南文化的美学精神|大夏读书会NO.江南文化NO.3
17、特色小镇政策、资本运营及趋势分析
18、在主松旁增加其他松树。注意几棵松树之间的前后关系,以及它们在组构成俯仰之势后所显示的情态。在枝干交叉时,用笔要碰、让合适,避免几条墨线一框到底,不留余地。
19、葛思康博士对名画《富春山居图》的新解为美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黄小峰老师在总结时认为,他的研究可以打开我们对经典作品习以为常的观念,使我们熟悉的对象展现出新面貌,这个方法也是有理有据、可行可取的。当然,面对这幅画、这个画家,我们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首先,还有无其他的山水画与道教有关,他们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其次,关于黄公望的道教流派与道家学识的形成;还有黄公望的文人身份的形成等问题,多有不清晰之处或有待深入,而经典作品的生命正存在于这不断阐释、不断解读之中。
20、在本案中,设计师以黄公望的绝世之作《富春山居图》为设计理念,将东方山水融入当代美学,呈现了一处既有一派诗意之美,又不乏现代宜居之念的居住空间。
21、回答这个谜题,我们需要回到画家黄公望。众所周知,黄公望是一个道士,无论是迫于政治环境,还是被宗教气氛吸引,道士都是他特殊的身份标志。他在修道外也著书,道藏保存的道经中传为黄公望所著的有:《纸舟先生全真直指》、《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抱一函三秘诀》,从中可以看出黄公望的内丹学。葛思康博士认为,《富春山居图》与黄公望的内丹学有关。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即赠与受画双方都懂得内丹学,应该是有共同的教育基础。据《无用师本》后的题跋可知,这幅画是给无用师即郑樗的;樗,《庄子·逍遥游》中的无用之树,而郑樗与黄公望恰为师兄弟关系。
22、以稍浓、枯湿之笔勾勒,进一步确立山石体,用笔时需看准位置并连勾带皴地在要紧处用笔,以区别出不同的石体。皴笔要一组一组地添加,使长披麻皴在不同位置形成明显的疏密节奏,山体关系初显。
23、天长地久,仿佛时间静止,物我两忘。近景坡岸水色,峰峦冈阜, 陂陀沙渚,远山隐约,徐徐展开,但觉江水茫茫,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24、看完之后,只想吟一句:“能不忆江南?”
25、那么,《富春山居图》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葛思康博士将《无用师本》、《剩山图》、《子明本》拼接以大致还原。有人认为烧掉的部分可能更多,也有人认为前面有近两米的损失,对比沈周的临本辅助以理解构图,可以认为画作并未缺损太多。但是,沈周本也不是与之完全吻合。值得注意的是,《无用师本》结尾是空白一片,似乎没有完成,而传统山水画大多有一个封闭的空间,从前景开始,回到前景结束,沈周本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画面尾部加上山石树木作为终点。然而,《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结束在虚空之中呢?
26、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
27、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28、警察线人叫英国人来东京抢那个假卷(斯琴高娃要和佟大为交易)刘德华不知斯琴高娃是自己人。上级派了特工林志玲给刘德华一起去抢那个假的卷(为了让黑帮以为假的是真的,好保护真卷能在台北合璧)。华仔(华仔本人好像不知道是假的)从交易中抢了假卷,要和刘德华接引4个西服男是特工,被滑轮的美女杀了。
29、更好地落实发展规划,借势发展;
30、黄公望(子久)是文人画发展的一个高标。明清以来,绘画界曾出现过“家家子久,户户大痴”的情况。“元四家”是明清绘画的楷横,而黄公望毫无争议地被推为四家之冠,甚至有人将他比作书坛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被视为画道《兰亭》。倪黄模式,是明清以来文人山水的最高典范,得失在痴迂之间,成为文人画中的一种潮流。他们的艺术风范包含着文人画后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31、内丹学是道家修炼以超凡入圣的方术指导,包含从后天到先天的一个过程。黄公望的内丹学与前辈所述有差异,与现代的版本也有所不同。那么,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黄公望的内丹学又有什么特点?
32、江南文化系列讲座回顾:
33、因文稿篇幅较长,故分上、中、下篇三篇推出,本期为上篇。
34、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35、但救下画作已被烧出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至此稀世画作《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此图后,将小段烧焦部分揭下,重新细心装裱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而且几乎看不出经剪裁过的痕迹。从此,大段部分被称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小段的部分人们称之为《剩山图》。
36、《富春山居图》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宛然天成。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颇有灵气。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
37、改变他人生境遇的不是任何大时代的文化潮流,而是被长官牵连下狱,牢坐了十年,罪名也不如苏东坡令人同情,而是颇不高尚的贪腐之罪。五十岁黄公望出狱,转身成了道士;隐居民间长达三十多年。松花江畔一位后代才知晓的伟大画家日日摆摊,干一个一点也不体面的职业,卖卜为生。
38、有一位程正揆曾经天真地求当时持有《富春山居图》的季寓庸“为破镜之合”,当然被拒绝了。然而自此之后,《剩山图》始终“绝迹江湖”。
39、临摹要点:破墨法的运用使水墨变化呈现天趣,是简笔求繁特点的体现。在此画中,浓破淡、淡破浓交替运用,随机而生,使笔墨中的山石玉质生华,光彩照人,如阳光下的夺目耀眼。
40、平台推荐:中国特色小镇发展论坛杭州春季峰会
41、【富春山居图的意思】以《富春山居图》为例,如何判断一幅画的年代?
42、黄公望在绘画创作的同时,也以道士的身份自居。于是,在绘画与道教的双重背景之下,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具有了一种崭新的寓意,即借助山水之形表现道教的神圣空间
43、《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和尚无用禅师所绘的,始画于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于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完成,此时黄公望已经81岁。他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坡石,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黄公望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董其昌评价《富春山居图》说:“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此画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董其昌还曾说,他在长安看这幅画时,竟觉得“心脾俱畅”。
44、有效组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规划编制。
45、「主题」B07丨如何看中国画?一份观画指南
46、《富春山居图》能够时隔半个多世纪后从台湾重返京城,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层面的交流,更多的是在于所有炎黄子孙对于两岸能够尽快实现和平统一的一种美好期望。
47、聚焦特色小镇建设困境梳理特色小镇解决方案
48、设计公司:广州琥珀设计有限公司
49、探索特色小镇产业运营思路与实操打法;
50、学术前瞻性、规划科学性、管理先进性
51、突破民宿产业发展瓶颈。
52、“最‘艺’江南”文化十讲,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上海市博物馆协会、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和上海博物馆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读书会、光启讲堂、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协办,以系列讲座形式,邀请知名学者和文化名人,围绕江南文化的话题,对江南文化进行深度阐释。该项目于5月20日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启动,将持续到2019年底。
53、特色小镇文旅主题打造、开发策略
54、若明若暗的墨色,超越了随类赋形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元代山水画以山川树石为即兴抒情的倾向。
55、先淡后浓,分两次点出中景丛树,方法同前。并以浓枯之墨复勾山体大的转折处,调整勾皴之笔的疏密,使画面的笔墨效果更丰富。
56、“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
57、《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卷、纸本。水墨画。纵:33cm,横:69cm。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是“元季四大家”之冠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系作者1347年(元至正七年)七十九岁时为无用师所作,历经三年经营,于1350年绘制完成。
58、美术展览|艺术推广|文化传播|公共教育
59、打造中国特色小镇第一课堂
60、5月5日15:00签到
61、继续增添复加用皴(长披麻皴),使得山石体感更强而呈现出力量感,注意用笔要枯虚,不可勾死。
62、前人评子久画,注意到一个“浑”字。其好友张伯雨说他“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石谷别“元四家”家法,以“子久之苍浑,云林之淡寂,仲圭之渊劲,叔明之深秀”而申其说;南田说,子久“以潇洒之笔,发苍浑之气”,神明变化而使人难准测其端倪;麓台则认为,子久画具有“浑厚之意,华滋之气”,可称天机活泼;张庚论子久,也以“浑沦雄厚”属之;而近人黄宾虹更径以“浑厚华滋”誉称子久。石涛曾说:“墨海里立定精神……混沌里放出光明。”看子久的画,正如浑沌的世界里放出的大光明。子久本人也是通过浑厚华滋的创造,来演绎中国传统哲学的微妙意旨。
63、舞台上,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卷轴缓缓打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活”了过来。
64、寻求导入业态及优质产业的方式;
65、明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66、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创新策略
67、“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宋元思书》)
68、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69、王振忠:明清以来的徽州典商与江南社会|大夏读书会NO.江南文化NO.4
70、但当前特色小镇建设绿色发展在制度设计层面主要有两方面问题:
71、《富春山居图》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引人入胜。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在整幅画中,可以看到黄公望先生在绘画布局、形象安排、空间探索等方面所持有的独特看法。
72、整个客厅之中,一整幅《富春山居图》山水画占据沙发大背景墙,画中的树木、土坡、房屋和江中泛起的小舟完美融合,有一种层峦环抱、山野人家的萧瑟感,再与紫光檀家具散发出静谧幽黑的明亮光泽相互映衬,仿佛两者融为一体,让整个空间具备了山水写意之感,既有意境的表达,又不乏对传统的弘扬。
73、不错哦,寓意很好!是上佳的风景画!中国画。元代黄公望作。纸本长卷。水墨。画面为浙江桐庐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岩壑幽深,山木疏秀,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用草篆笔法挥写,干笔湿笔一体浑成,气清质实,骨苍神腴。收起
74、整个《富春山居图》正如《内境图》一般,指示了从后天到先天的内丹学修炼过程,而阳神最后“还虚”,画面在虚空中结束。
75、第四部分,表现经历重重困难后的放松之感,这里有一个平静的小山村,如气已到达泥丸,此时“任脉”与“督脉”已相联通,山石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仿佛此处已达到阴阳平衡。
76、画树干,并添加松针。松树的画法一般为先勾干、枝,再依小枝勾松针,并注意它们的生发次序。树干部位添加不规则的鱼鳞皴。鱼鳞皴也要三五成组,按树体圆形来进行疏密排序。
77、古代围棋有一个别号,叫“手谈”,轻手落子,谈心中之机微。子久的山水,可以说是“画谈”(很多文人画所谓“以画说法”正是这个意思),通过他的浑厚华滋的绘画,来说对浑然全真哲学的理解。
78、本次讲座提纲及内容整理如下:
79、直到20世纪30年代,王廷宾的《三朝宝绘图》流入江阴一户陈姓人家,为上海汲古阁的曹友卿得到,拆开分售,找到的买家是吴湖帆。吴湖帆是用了家藏的古铜器商彝才换来了这幅残卷。他找到了这户陈姓人家,捡回了被当作废纸的王廷宾的题跋,又与沈尹默一同去比对了“无用师卷”,这才确定此乃真迹。
80、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内容约80%为桐庐境内富春江景色,20%为富阳景色。创作者把积压了九十年的亡国痛转成另外一个东西,豁达,摆脱异族统治的痛苦,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自己。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元分天下民众为四类,依次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黄公望沦为“四等公民”。经历国破家亡,南宋遗民在鄙视和屈辱中以求生存。如南宋遗民龚开在《瘦马图》卷中表现了亡国后的失落感,与他有同感的元初文人们纷纷跟进解读,在图后书写跋文,江南文人们的这种心境一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81、另外,画中还能看到干笔与湿笔的交错运用,线条显示出松散柔和的特质,复笔与改笔较多,将文人书法式用笔可以变化的程度发挥到极致,通过这种丰富的笔墨变化,既表现出山水充沛的内在生命力,又展示了画者思静意淡的平和与自由的心境。
82、历来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研究与诠释,几乎完全是美术文献学、艺术史与文物收藏界的专门任务,诗学与思想研究的视角向来付之阙如。研究者们的用心所在,无非是真伪的考订、题跋的释读、流传的故事、影响的史实,以及笔法、技术、渊源、风格等。因而对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此一杰构之创作由来与艺术成就,其诠释主流,完全是从师法董源、观察自然,或从他的《写山水诀》等艺术史创建新士人画命题着眼。本讲座试用文化诗学与诠释学的方法,将此图放在一个更大的概念,即“富春江文化意象”之中,将其视为富春江文化意象全幅生命史中一个环节,艺术经典因意义的诠释而而重新成为中国美感的一部分。
83、一幅画,我们从它整个的气息和总体的技法特征就可以判断出它大致的年代范围。仅仅从《富春山居图》的技法特点上推测,是宋代以后的作品,这是没有问题的。判断它的年代,除了这种直观的感受之外,画面上的题跋是至关重要的。
84、浑,是文人画的理想境界,也是文人画理论中有关生命真实问题的重要概念之一。《二十四诗品》第一品为“雄浑”,描述一种天人之间之浑然不分的境界,以显示“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的创造途径。文人画追求浑然元真气象,”浑”的问题,也就是“真”的问题。这有深刻的哲学因缘。
85、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
86、画中,山峦连绵起伏、江水烟波浩渺,十余位江南女子在烟雨蒙蒙中行走着,陆续遇见了艺术家们饰演的樵夫、渔夫、读书人等,他们跟随着音乐,或吟唱、或诗朗诵,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穿梭,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美感体验。
87、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浅绛两种。现存于世的水墨画作品最著名的有《富春山居图》卷(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级浙江省博物馆)、《溪山行旅图》卷(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快雪时晴图》卷、《九峰雪霁图》卷、《丹崖玉树图》轴、《天池石碧图》轴(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等,以上存世作品多为晚年所做。六十岁以前的作品未见传世。
88、明朝末年此画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89、亮宝楼艺术博物馆文创中心,致力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制作与推广,为宣传优秀文化,响应政府号召,扶持大学生创业,现启动了亮宝楼文创“学子计划”。
90、千峰万壑生诗意,曙光古寺云作笺。
91、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5月14日专题《看画儿》
92、最后一部分,类似赵孟頫的《水村图》,两人年龄相差不大,而赵孟頫是当时著名画家,黄公望有可能看过此画。柱山在画面中心,构图达到完全平衡,葛思康博士认为这个山即是宇宙之中心——昆仑山。山下有一人在过桥,山的另一边有路,表明他从那边绕回,那么他在那做什么?其实正如《内境图》所示阳神离开身体再回来的过程。沈周的临本没有画出路这一部分,他或许没能理解这个意义。
93、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市场的一种产品,但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化商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功用,可以说就是“激活记忆,传承文化”~
94、明晰如何做到坚持产业、文化、旅游的“三位一体”,
95、黄公望接近完图时,将此画赠与师弟,号“无用”,他则自称“大痴”。师弟无用看透不了人生,急着想取历史巨作。无用师弟一毛钱没付取得了《富春山居图》,死后他的后代将之变卖。《富春山居图》走入明代,名气愈来愈大;历经多位大画家收藏,也从此开启世界绘画史上少见坎坷传奇的收藏故事。
96、古代画论典籍给我们留下的观画经验,都是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深刻道理,令人受益无穷。今天我们看画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普通社会大众观画,侧重于画的审美属性,但是对于专业人员来讲,观画已经不是简单的审美问题,还涉及很多专业研究,因此观画的方法就变得比较复杂了。比如现在流行用放大镜去看画,甚至用很高像素的高清图去看,这些方法,用来作为美术史研究、真伪的鉴别会起到一定作用,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种看画之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97、富阳,古称富春,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阳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喜爱之地,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新世纪以来富阳一直以运动休闲之城为自己的城市品牌,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构建一个自然、宜居的江南城市。
98、《富春山居图》是元朝“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晚年的作品。这幅画是黄公望七旬时在富春江畔的“小洞天”所做,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聚于笔底,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被后人誉为“画中之兰亭”,为作此画,走遍了富春江两岸,经过六七年才做成。
99、先勾山石主脉。主线的搭配错落不可随意,它关乎空间的前后,而披麻皴在秩序感的前提下用笔松动,先淡后重,交错复加,呈现秩序中的变化和变化中的秩序,而不怕“乱”,乱与不乱是意趣相见。破墨法的运用除了水分的把握,其根本还在于用笔的肯定及对秩序感的认识。
100、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烬余残卷剩山图纵8厘米横4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