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练字有关王羲之名言警句-集锦38句

时间:2024-12-01 01:17:51 优美文案

和练字有关王羲之名言警句

1、写字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活动,以下是两个关于写字有意思的故事:

2、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3、怀素练字:怀素是中国唐代的书法家,他也是一位非常有趣的人。据说,他曾经在寺庙里当过和尚,每天都要抄写经文。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他就在寺庙里找了一块木板,然后在上面练字。他每天都要写上几百个字,直到木板被写穿为止。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板继续练字,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怀素的书法水平不断提高,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4、东晋时期,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书法家叫王羲之。他写的字像彩云一样轻松飘逸,像飞龙一样苍劲有力。他影响了无数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

5、有一次,贾岛骑蹇驴访李款幽居,于驴背上得诗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但又觉得“僧敲月下门”似乎比“僧推月下门”更能衬托环境的幽静。

6、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7、1.王羲之练字: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说,他曾经在池塘边练字,每天都要写上几千个字。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他还曾经向一位老师请教,老师告诉他要多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从中汲取灵感。于是,王羲之就经常到山林中观察树木、山石、水流等自然景观,从中领悟书法的奥妙。最终,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8、于是二人又并辔而行,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之交。

9、太尉一听,拍手称赞:"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啊,又刻苦又专心,一定会有出息的。"于是,太尉把女儿嫁给了王羲之。后来,两人生了一个儿子叫王献之,也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10、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11、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12、贾岛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在驴背上边吟诗边举手作推敲之状,反复品味,结果又无意中唐突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于是乎贾岛便被众卫士拥至韩愈跟前,贾岛具实禀报事情原委后,韩愈不但不怪罪,反而建议他改“僧推月下门”为“僧敲月下门”。

13、王安石炼字。

14、这篇文辞优美,又有王羲之的范本。是临摹入手最好的字帖。而且兰亭体也适合初学者学习。

15、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写字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积累,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同时,也要多观察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从中汲取灵感,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16、王羲之还拜了女书法家卫夫人为师,有了老师的指导,王羲之进步很大,他的字写的越来越好了。卫夫人欣慰的说:"这孩子一定会超过我,成为大书法家。"

17、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18、王羲之没法选女婿的事情放在心上,他因为练字错过了午饭时间,不得不让书童拿了些烧饼充饥。他一手拿着烧饼,一手伸在半空中比划着写字。

19、苏小妹一字生辉。

20、王羲之练字的刻苦精神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他在平常的走路吃饭的时间都会被利用来习字。王羲之经常是一边走路,一边在自己衣服上用手比划着,时间一久,连衣服都被他划破了。更为出奇的是,王羲之在练字到忘我的境界时,经常会忘记吃饭一事。后来家人送来饭菜,王羲之会很自然的将馒头蘸上墨水往嘴里送,还觉得味道不错,浑然不知他的嘴角已经全黑了。

21、太尉问手下:"怎么样?有特别突出的男孩子吗?"手下回答:"王家的子弟学问都不错,而且彬彬有礼。了一个叫王羲之的,他边写字边啃烧饼,一点都不在乎选婿……"

22、母亲心疼的说:"孩子,你的字写的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刻苦呢?"王羲之认真的说:"我的字虽然不错,是模仿别人写的,我要念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字。"

23、从那之后,王羲之更加努力了。吃饭的时候,他用筷子在饭桌上面练字;走路的时候,他对着空气指指划划练习笔法;就连睡觉的时候,他还用手指在床上写字。

24、王羲之书旁边有一个小池塘,他经常在那里洗毛笔和砚台。日积月累,连小池塘的水都渐渐染黑了,后来人们把这个小池塘叫做"墨池"。

25、最适合练字的短句散文是《兰亭序》。

26、母亲一看,不由得大笑起来。原来王羲之太认真了,用馒头蘸了桌上的墨水吃,弄得满嘴黑乎乎的。听到母亲的笑声,王羲之还说:"今天的酱油真香啊!"

27、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28、王羲之一边写字,一边说:"母亲,您放在桌上,我马上就吃。"王羲之放下笔,眼睛还看着字,伸手拿了一个馒头,蘸了点酱油送进嘴里。

29、王家的子弟听说太尉要选女婿,一个个又紧张又兴奋。听说太尉的女儿不仅漂亮,而且有才学,都想娶她做妻子。

30、王羲之出生于贵族家庭,他小时候不爱说话,看起来呆头呆脑的。其他小朋友玩耍时,王羲之总待在家里,专心的练字。

和练字有关王羲之名言警句

31、王羲之从他年幼的时候就是十分喜爱书法,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专研,终于令他成为后人所仰慕的“书圣”。王羲之十二岁的时候,发现父亲王旷手中有本《笔论》,于是偷来习读。其父发现了,担心会将家传泄露出去,便将《笔论》拿了回来。然而醉心书法的王羲之跪在王旷身前,许他研读,可见王羲之练习书法之心的真切。

32、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33、王曦之热爱书法,几十年来不断的刻苦练习,开创了风格独特的王派书法。他所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书法史上的里程碑。

34、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35、僧敲月下门。

36、王羲之非常热爱书法,他每天不停的练字,经常连吃饭都忘了。一天,母亲送来馒头和酱油,说:"孩子,你最喜欢的馒头蘸酱油,趁热吃吧。"

37、就这样,王羲之慢慢长大了,成为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有一天,太尉准备给女儿选个夫婿。他听说王家的男子个个才貌出众,就派手下去王家打听情况。

38、王羲之小时候写字时专心致志。有一次,他在书房中聚精会神地写字竟然忘记了吃饭。母亲只好让书童给他把饭送过去,有馒头,还有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当母亲来书房看小羲之的时候,一进书房便笑得前仰后合。原来王羲之边吃饭边看字帖,竞将墨汁当成蒜泥蘸着吃了,弄得满嘴乌黑。直到听到母亲大笑时,他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