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法有关的名言警句注明书法家名字及朝代
1、赵孟頫(1254年—1322年)
2、陈遵:西汉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而东汉时期,可以说是书家辈出。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他将当时时代的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汉代的著名书法家还有很多,比如杜度、史游、崔瑗、蔡邕、师宜官等。其中不少书家之间有明确的师承关系。史游曾以隶草写作《急就章》,崔瑗、杜度以章草知名,后人并称“崔杜”。东汉时期,已经有专门的书法理论文章,如蔡邕著有《九势》,主要论述书法的运笔规则。崔瑗擅章草,著有书法理论《草书势》,算是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东汉,可以说是名家书法社会化的开始。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是其实,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学。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南朝刘宋时人羊欣《采古未能书人名》说:“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所谓“铭石书”,即指正楷,“章程书”即隶书,“行押书”指行书。钟繇可以说是“楷书鼻主”。王羲之就多次临摹过钟繇的书帖。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王羲之、王献之可以说是中国最无争议的书法大家而被后世尊崇。书宗魏晋,王书大统,故有“书统道源”之说。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唐代名家当然还有草圣怀素。
3、书法家有自己真实的名字,还有笔名,还有一面不同的场合,他使用的姓名是不一样的
4、是晋韵的代表。字具遒美劲力。取胜于流便,无定法,情性表现出了文人风雅。
5、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颜真卿即是其中最富革新精神的大书家。
6、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从这个角度上说,李斯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书法家之一。但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毕竟李斯是管理新文字创制工作,创制文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绝非一人之功所能完成。
7、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由于李世明推崇王羲之,形成了书法审美的整体回归,在唐代,书法并没有完全的个性化,而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具体就不一一论述了。但是到了宋代一直到后世各个时代,书法的个性化逐步体现出来,如宋代的苏轼、米芾等书法名家。
8、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9、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
10、欧阳询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汇聚了北朝碑刻和其他唐代书法家的长处,别创新意,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形成了“险劲”而“平稳”的书法风格。自成“欧体”。他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11、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点,赵孟頫,第三个字的读音为:fǔ。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不谈绘画,单单论书法,中国书法史上,论全面,赵孟頫是第一位,也是名声最大,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上承晋唐、下开明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家。曾经有人这么评价赵孟頫,一条艺术道路的终点,开启了另一条艺术道路的起点。赵孟頫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书法家,历史上诸家对赵孟頫的评价不一,错综复杂。入清之后,因为乾隆帝对赵体书法的推崇,赵体书法风靡一时,甚至影响到了当时的刻书业,成为了司空见惯的“印刷体”。
12、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13、颜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人,祖籍琅玡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
14、赵体:字形扁方,间架方正,笔画圆秀,简称“国字脸男”,易学。
15、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16、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17、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的是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人们通常说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分别是用他们的姓来命名的,也可以称他们四人为“楷书四大家”。
18、唐代颜真卿是喜欢的第二位书家,其祭侄稿属于第二行书。奔突感情,血泪书,写出了心电。
19、称为书圣,写的兰亭序,是书史上第一行书。
20、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也是初唐四大家之一。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又称欧阳询为“大欧”。他的楷书字体,成为后来学习书法者经常模仿的对象。由于他的相貌平平,也被人戏称:其书高颜值,其人似只猴。我认为欧阳询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力,绝不仅仅只是书法写的好而已,而是因其开宗立派,往往是集大成者。欧阳询的字,论水平真的高过虞世南、褚遂良一大截吗?其实也未必。“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广大教化主”应该说雁行、抗行不过分吧。为什么楷书里欧作为初唐四家的代表人物呢?我认为除了水平一流外,欧阳询具有“集大成者”的属性。
21、清朝有冒襄、郑簠、陈恭尹、田锡田、孙岳颂、王澍、顾蔼吉、蒋衡、金农、张照、郑燮、丁敬、黄树穀、秦大士、刘墉、梁同书、白云上、孙铨、金德瑛、王文治、翁方纲、杜馥、钱伯坰、钱沣、孙星衍、张廷禄、王大鹏、范永琪、钱坫、蒋仁、邓石如、黄易、奚冈、阮元、永瑆、铁保、伊秉绶、陈豫钟、李庆来、陈鸿寿、高垲、包世臣、邓廷桢、赵之琛、林则徐、梅植之、赵光、吴熙载、何绍基、沈用熙、莫友芝、杨沂孙、王维珍、钱松、俞樾、钱三庚、赵之谦、翁同和、沈景修、吴大澂、杨守敬、吴昌硕、张祖翼、缪嘉蕙、张裕钊、康有为等。
22、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四位名家的书法特点:
23、欧阳询(557年-641年)
24、《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
25、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26、古代书家一如浩瀚夜空的星一样多,枚不胜举,就在书法字典记载的有名有姓的就有几千名。
27、明朝时期的书法家也有很多,初期有宋克、宋璲和宋广,及詹希元、杜环等。明朝中期有李东阳,吴宽,沈周,张弼、张骏、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明朝晚期有如徐渭、邢侗、张瑞、董其昌、米万钟、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
28、现例举著名的书家,我喜欢的第一个书家,王羲之。
29、在书法中,最有名的是欧体、颜体、柳体、赵体,这四种字体分别是以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的姓来命名的,他们也被誉为四大书法家。
30、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与书法有关的名言警句注明书法家名字及朝代
31、欧体:方圆兼施,以方为主,挺拔秀美,简称“美男子”,简单易学。
3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出身名门,是著名学者颜师古的五世孙。
33、颜体,笔画筋骨血肉皆备,圆转方折皆存,大气厚重,正气凛然状,端肃整饬。
34、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35、与笔名不同的是,艺名通常是指演员、歌手等在演艺事业上使用的化名。艺名旨在塑造独特的公众形象,吸引观众关注,并与其他艺人区分开来。书法家的创作成果主要体现在作品本身,而非演艺表现,因此他们更多使用的是笔名。
36、王羲之是书圣,一般不算在四大之内。
37、说起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他们的书法各有什么特点?这个题目比较大。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需要梳理出我国历代书法发展的脉络,各个朝代的社会文化特征,特别是要梳理中国书法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及文字与书体的发展走向。在这个基础上来谈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以及他们有什么特点,更有价值和意义!同时,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是比较多的,要一一说明,篇幅较长,只能在各个历史时期中选取代表性书家,予以扼要阐述。
38、以下是这三位书法家的详细介绍。
39、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40、书法家使用的是笔名。笔名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使用的化名,用以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和风格。书法家在创作作品时,可能会使用一个独具特色的笔名,以彰显自己的个性和书法艺术特点。然而,并非所有书法家都会使用笔名,这取决于个人喜好和需求。
41、颜真卿(709年—784年)
42、颜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简称“肌肉男”,比较易学。
43、古代书法家有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
44、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两句讲的是画上的山和水。远处看山,常常是模糊不清的,看不出是什么颜色;画上的山的颜色却很清楚。近处听流水,应当能听到声音的;但画面上的流水,人在近处也听不到声音。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两句,讲的是画面上的花和鸟。花儿在春天里盛开,春天过去,花儿就凋谢
45、柳公权(778年—865年)
46、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47、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字体和其他唐楷名家最大的区别就是骨力,雄性气息非常强硬,笔画非常放纵,他的字我感觉和李北海的行书很相近,雄性荷尔蒙旺盛。柳体是一个很特殊的字体,似乎只是为了碑刻而写的,近似于美术字,遒劲虽遒劲,美虽美,但是这种笔法很难运用到自己的书写中去。
48、中国四大书法家,一般的是指颜柳欧赵楷书四体的创始人: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頫。其中的颜真卿和柳公权是没有争议的,而欧阳询和赵孟頫就有争议。
49、在书法中,人们通常说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分别是以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这四位的姓来命名的。
50、柳体:均匀瘦硬,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简称“穿衣显瘦,脱衣有肉”,比较难学。
51、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以及政治家。他被誉为“书法革新家”,其最大的成就在于摆脱了中国书法的秀雅,创立了一种浑厚饱满的书体,字体写的浑厚饱满,气势大方。书法艺术和其他普通艺术不同,需要你多看多读多品多练,才能全方位体会书法大家们的作品妙处。
52、周、秦、汉、唐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先来说秦朝的书法家程邈。程邈,字元岑,创立隶书,内史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相传他首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蔡邕称其"删古立隶文"。秦隶书并未完全脱离篆书形体,文字形态古朴雄浑,具有万钧之势。
53、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54、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55、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56、在新体小篆没有问世之前的文字,我们姑且称之为古文字。其实,古文字的书写之人已经无法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原因是无据可考,也没有文献记载。
57、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58、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