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名言警句积累初中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答题模板:根据全文/段落第(举例处、引用处等)所提及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为(细节内容).具体依据是(直接引用、暗示、数据等).
5、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6、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7、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8、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9、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1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1、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1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3、位卑未敢忘忧国
14、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1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7、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18、比较阅读理解。
19、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0、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21、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22、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3、答案来源:
2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8、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
29、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3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登鹳雀楼》)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登乐游原》)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枫桥夜泊》)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致鲁迅》)以上是一些八年级语文古诗名句的例子。
语文名言警句积累初中
3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3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5、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36、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37、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3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9、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4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王勃
41、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4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4、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5、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46、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7、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4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9、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50、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51、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52、失信不立。——《左传》
5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4、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55、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56、东虹轰隆西虹雨
57、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58、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5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语文名言警句积累初中
61、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62、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6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64、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6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6、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67、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
6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9、古诗名句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学习语文和了解中华文化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70、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7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2、概括文章主旨。
7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4、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7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76、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77、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78、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79、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80、开卷有益。——赵光义
8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2、有山皆画,无水不文章。
83、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84、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85、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86、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87、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88、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89、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90、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语文名言警句积累初中
9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92、现在初中阅读理解的考题是比较活跃的,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答题模板,而且一般的题都不会直接能够从题中找到答案,都需要学生加以综合分析,也就是只有学生真正读懂了,才有办法进行答题,所以需要学生认真的进行平时的积累
93、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94、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9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6、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97、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98、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99、主旨大意题:
100、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1、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102、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10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04、细节理解题:
105、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106、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07、轻诺必寡信。——《老子》
108、初中阅读理解题型较多,六种常见的题型包括: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词义猜测题、修辞手法题和态度观点题。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答题模板:
109、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10、八年级语文古诗的名句,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佚名《黍离》②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③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111、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
11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13、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11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1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1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起所为。
1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19、这些名句通过形象生动的词语和艺术性的表达,传达了深远的思想和情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120、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语文名言警句积累初中
12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22、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温庭筠《杨柳八首其三》
123、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124、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125、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126、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127、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2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29、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30、一、答题要点
13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32、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133、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134、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3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3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37、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138、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139、多行不义,必自毙。
140、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41、答题模板:根据全文内容,可以得出结论:(主旨大意).主要依据是(举例、理由、事实等).
142、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14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4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