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是没有一步半步的累计,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
2、《荀子·劝学篇》中有这样一句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劝学里得名句。故事由来是孔子告诉自己的弟子学生学习要有好的态度和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如果不思索不动脑筋,那么所学知识就不清楚迷迷糊糊,而只是想不主动去学习那么就会变得懒惰懈怠
4、第二层意思,荀子认为从人性来看,人性都有比如“贪嗔痴慢疑”这些弱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去提倡“性本善”,其实就是在误导大家,让大家以为自己没有弱点。
5、那荀子说“性本恶”,是真的说错了呢?
6、相信很多从小就读《三字经》的朋友,会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有些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7、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性本善”,天生就已经是很好的人,所以后天就没有动力去改进自己了。正所谓“物极必反”,一旦人认为自己已经很完美了之后,往往就会得意忘形,从而放纵自我,只顾享受,不加节制自己的欲望,不守礼义,结果反而是在给社会添堵。
8、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
9、那么中国古代有很多这样通过日常积累而不断进步的例子。
10、荀子《劝学篇》里有名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1、有感于此,他提出了“性本恶”的观点,这当中有两层意思。
12、像荀子就提出了“性本恶”的观点,这个观点引发了很大的争论,很多学者更是批斗荀子的“性本恶”的观点很荒唐。
13、这样一来,人的价值观就会很容易被扭曲,反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一个大恶人。
14、比如有诗鬼之称的唐朝诗人李贺,每次外出都骑着小马带名小童,背一锦囊。每当他有了灵感,就马上提笔写到纸卷上,再装入锦囊。这样日积月累,他才能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与李白、李商隐等大诗人齐名。
15、这源自他发现了一种情况,那就是孟子提出的“性本善”理念经过广泛传播后,导致很多人都走了歪路。
16、在他看来,以这种不断改进自我的方式活着,才是人活着的最大意义!
17、现身说法劝学的典型例子有《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是宋濂的代表作。这是作者写给一个同乡后生的临别赠言。作者德高望重,却没有摆出名人的架势,板起面孔讲大道理进行说教,而是以自己早年求学的艰苦经历现身说法,劝勉后生学子,希望他们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自勉,发奋学习。
18、复旦哲学教授林宏星认为,荀子说“性本恶”并没有错。很多人由于没领悟到荀子提出这个观点背后的智慧,所以误解了他。
19、事例很多:夸父追日爱迪生发明电灯贝多芬弹钢琴李嘉诚做胶花等西汉汉高祖刘邦与项羽打了不下几十仗,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刘邦没有屈服,屡败屡战.在垓下的最后决战中,终于大败项羽,项羽自刎于乌江边.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范进,参加科举考试不下数十场,可直考到四十数还只是个童生.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但他没有放弃,终于,老天不负苦心人,在周进当主考官的时候,他考中了.
20、荀子在目睹这种情况后,认为“性本善”就像一个魔咒一样,在毒害世人的思想。
21、文章循循善诱,恳切周至,语重心长,情真意切,蔼然有长者之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2、荀子正是因为目睹了很多这种走向反面极端的例子之后,深感“性本善”这种思想对人的毒害,所以他提出了相反的看法。
23、荀子认为,人如果能意识到自己生下来就有很多缺点,并通过后天学习慢慢改进这些不足,最终是有机会成为“至圣”的。
24、第一层意思,荀子认为如果仅仅从人的天性来看,其实“性本无善恶”。但是,如果一个人后天不好好学习礼义这些知识,就会很容易被不好的东西所污染,从而变成恶人,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写《劝学》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25、人一旦觉得自己没有弱点、不需要去改进任何东西之后,也就没有了要“独善其身”的追求,就会不知道自己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26、那荀子提出的“性本恶”是想表达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