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立志的名言警句出自哪篇家训对我们有什么

时间:2024-12-01 01:10:44 优美文案

修身立志的名言警句出自哪篇家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万念可以成金,亦可以成灰,皆在于治家之要,以和睦为本,而争讼之事,当心平气和,处事公正。

2、-读书遍,其义自见。

3、成事非一己之功,败事非一人之过。兄弟手足尚且不可和睦相处,同舟共济,何以结交天下贤才?天下贤才又何足倾城以待?

4、嬴姓梁祖,根源莫忘。

5、兄弟手足,一家之亲。古今情义莫过父母之恩,兄弟之情。幼者而逆来顺受,长者而识文断字,同龄伙伴莫若兄弟,朋比进步,才可超人之处,德可胜人之处,受之于父母,得教于兄弟。最亲莫若近邻人,邻家兄弟教育成长之经验,自家兄弟教育为人处世之法宝,亲至此。

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思先辈之辛,感祖宗之德,挥霍则以为耻,珍惜则以为荣。

7、-知足常乐。

8、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勉行教诲,躬身视听。莫听前人语,贪眼前福,吃亏在后头。长公差遣,当亲力亲为,力所能及,势必为好,力所不及,躬身一试。族人互敬,家宁族安。

10、家族之居,长尊为上;家族之事,族公为重。行辈有礼节,老少讲互爱。尊长敬公绝非一言堂主义,爱老护幼岂是溺爱宠理论;居家尚礼节,方成名门望族;为事禀长公,力求万事通达。重长公之良言,可除方始之差;聚家族之智慧,可为天下之事。事欲成者,必仰宗长之高瞻远瞩;人欲立者,须凭族公之指点迷津。

11、康公有功,赐封梁国。

12、-人生自古谁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这些家风训家规、名言名句都是经典的智慧之言,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事务,以及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

14、圣人云:学而时习之。考之于历史,鉴之于经典,思想开明,眼光独到,家风兴起,人才辈出。是故时习而成家是也。

15、-有志者事竟成。

16、梁氏家训·处事篇

17、人云团,族风盛

18、-一日见,如三秋。

19、行辈礼,老少节

20、善友之交,则见贤思齐;善读之书,则悟圣之道;善言之语,则瞭明之心;善行之举,则归一之德。善之善者,人心齐;恶之恶者,人缘散。人书言行,皆以善,可精诚所至也。

21、言行举止,皆与贤达等齐;为人处世,勿忘贤达之道。见贤思齐焉,而内自省也,于人则成家立业,于家则繁荣昌盛。用典之言,皆出自古书典籍,欲以圣贤之处求得发展之道。

22、梁氏家训(全文)

23、长者立于晚辈,威武风范,非威武而不能立言,言无以立则事无以成,事不成则家败,家败而杰人隳。长者不可游戏于晚辈,虚言于族人,游戏之言,威信扫地。严肃正直,公正廉洁,自律自勉,当可为一族之长。

24、父母兄弟,亲同手足;无父母而无己身,诞生于世发肤受之父母,牙牙学语源自父母,衣食住行,无一非父母所缔造。非亲而色言相对,大不孝也。

25、和睦处,莫暗争

26、文武双全,即为德智体。德智即文,体劳即武。身体乃革命之根本,若非强身健体,鸿鹄之志无以成就;若非德美智明,空盒之躯无以存世。

27、史智当家,求知经典

2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9、何以遵行规矩?安辞色定。言辞正当而和气,面容庄严而和谐。和谐之家,家风兴。

30、知错人论,善行莫扬

修身立志的名言警句出自哪篇家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1、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32、亲者,荐引而慎;疏者,任贤而举。情生则智隔,爱怜则眼障。心如平波,凭爱易毁;事观大局,因情多败。

33、立之家训,非言困人思想,束人手脚,旨在告谢子孙为人处世之先祖经验,亦以圣贤之大道感召人心,合天地之法,顺自然之则;遵国家之律法,守人伦之哲理。

34、学以经典,肃正家风

35、-以诚待人,以信为本。

36、道居心,以德布。道行人间,德守一方。道者,以天下为己任;德者,以己身为向导。道居心而使德布之,则家风自起;道居心而非德布之,则家道毁落。

37、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38、梁氏要知,始祖康公。

39、-天下没有免的午餐。

40、义朋情,仁守道

41、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42、-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43、纯正气概,仁让成风

44、家风家训家规是指一家人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它涵盖了家庭的文化传承、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家庭的生活方式等方面。

45、《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46、叔侄长幼论辈分,家无大小以为乱。社会秩序井然,故而社会平稳发展;家族辈分明晓,因则家族繁荣昌盛。

47、-家和万事兴。

48、心怀天下,感念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人所未有,乐人所先乐,感恩苍生,此为大道。

49、水有本源,树木有其根,河水滋润而树木成长,树木成长而巩固水源,相依存,共靠长。应由如何茂子孙,荣祖宗,非有族谱而恐怖可得是也。我族子孙辈分,当思世界之巅,置家族于顶梁支柱,扬家风于社会之潮。后将如何行走,族谱不行,人事难通矣。何以言之,于国事则非讲究之意,于家室则非常细致,如何行动,步履维艰之行。

50、这篇《诫子书》,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51、一苦众乐,心怀天下

52、尊尚伦常,家道自恭

53、善人者,人恒而善之;仁人者,世恒而仁之。物有根,事出有因;水有源,因果有应。世事洞明皆学问,明了世事源仁义,危智无以仁则害,至慧无以义则乱。见利忘义,丧智失慧;当仁不让,守智操慧。

54、竭诚尽敬,因果有报

55、明德之王,圣贤之帝,皆因学道明德成就功名。非学无以成家,非学无以立人,非学无以治国。功德之碑,成之于学;千秋之坊,拜之于学。是故圣贤之道,帝王之霸,非于学者而莫能成也。

56、和睦之家则达,争讼之庭则没。千万辛苦而堆积之财物,争讼之间可化为乌有;祖辈精心而营造之家庭,不和睦而倾家荡产。

57、《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58、精而诚,立且成

59、圣人有云:一家仁,一国兴人;一家让,一家兴让。一家之功,天下之德,一家树以标杆,万家齐贤,为天下之大幸。

60、弟子欲发家,必以食书为己任。书籍乃精神之食粮,圣贤之言,可丰富精神;美德之行,亦修身养性。千古以来,书香门第必立于世界之巅,游手好闲之子弟必埋没于社会之尘。

修身立志的名言警句出自哪篇家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61、-有教无类,耳濡目染。

62、梁氏家训·治家篇

63、智源仁,慧始义

64、叔侄长幼,辈分明晓

65、-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我爱你。

66、长为尊,公居上

67、偶当知己,自肝胆相照;萍水相逢,且两肋插刀。道当义,师出有名而事半功倍;人且仁,诚以待人而皆大欢喜。非仁德,不可成事;轻道义,众叛亲离。心怀仁义,万世扬名,家声远播;胸穿道德,贤达择枝,陋室卧龙。

68、在家庭中秉持正确的家风家训家规能够让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更好地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69、践行实干,恶丑扬美

70、敬于族,安而宁

71、遵行规矩,安辞色定

72、安贫享富,其乐逍遥

73、在面对社会起伏跌宕时,面对功名、利禄、前程、金钱,所有的一切,我们常常昏昏然萌生出种种邪念。这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告诉我们,抛却功利,抛却浮躁,抛却盲目,将功名利禄视之如浮云,宁静安定,宠辱不惊。

74、朱子治家格言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朱熹提出的一系列家庭管理原则。其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个人修养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强调了诚实正直的重要性;"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提醒人们要善于了解他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些格言都体现了朱子治家思想的核心,即通过个人修养和正确的家庭管理来实现社会和谐。

75、《诫子书》原意是教诲子女的一本书,旨在教导子女如何做人、为人处世、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勤奋学习、节俭持家等。这本书通过言简意赅的格言、警句和故事,向子女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处世态度,帮助他们成长为有德有才的人才。《诫子书》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亲子之间的沟通和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家教经典之一。

7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意思是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品德。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修身立志的名作。

77、难能可贵,梁氏家族尚且存留残片,然整理之际,尚待开发,如何挖掘梁氏家族完美族谱?砥砺前行。

78、明王圣帝,因学以功

79、立家为言,成家靠行。凭言而立家,家风盎然;依行而成家,家道风光。天下之德,莫如成家立业。欲立国者,必先成其家。成家凭何事?于外同舟共济,于内和睦相处。终日贪便宜,则事不成且家不立;岁月浑浑噩噩,则人颓废而家不望。

80、兄弟不睦,则家道中落;兄弟不团结,则万事不起。欲交结天下之贤才而不睦兄弟,天下之贤才何以为信?欲成天下之事而不睦兄弟,天下之事何以功成?凡精诚团结,和睦居家,预事而事半功倍;旦勾心斗角,兄弟相残,起事而中道半阻。

81、茂子孙,荣祖宗

82、《朱子家训》又名《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治家格言》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治家格言》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83、天之大,为伦常之事;人之大,尊伦常之行。人无伦常则絮乱辈分,辈分絮乱则家族落寞。兄弟叔侄,年长龄幼,务必尊尚伦常。

8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85、-欲速则不达。

86、手足情,亲之恩

87、木根源,人谱正

88、骄躁使人落后,赌淫使人颓废。天下之事,最忌骄躁;修身之行,讳莫赌淫。诫子训其骄躁之气,育儿去其赌淫之风。可谓功德无量。

89、戒骄去躁,禁赌莫淫

90、擅属文,以行善。施惠之恩,莫过属文,文之以清醒脑袋,改革头颅,是为物质所不能通。

修身立志的名言警句出自哪篇家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91、安于贫,享其乐。贫者自行惭愧,富者高功自诩;贫者自以普天贱之,富者自许苍生贵之。非能安于贫,享其乐,纵拥万贯之财精神泯灭,然使千乘之车实为不幸。

9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实而竭尽全力,孝敬而尽诚尽力,事父母而诚心诚意,事国而尽忠职守,当为族人之楷模。

93、父兄脉,母姊爱

94、-人生在世,要做有用之人。

95、梁国夏阳,今在陕西。

96、祖脉相传,而人正事师;宗恩普泽,当世通态明。故而人心齐,所以泰山移,应则族风旺盛,否则家道衰落。人之于世,非独行侠客,必以社会人之身份而存在于世间。行事而身不正,居家而身莫明,服人尚且不可得,恐治理于家道?

97、事有缓急,身无差别

98、凡此种种,如此云云,撰《梁氏家训十篇》,俱族谱篇、家风篇、族公篇、治家篇、处事篇、仁义篇、兄弟篇、为学篇、教子篇、修身篇十篇章之。

99、康公姓嬴,其父秦仲。

100、梁氏家训·为学篇

101、言行举止,齐之贤达

102、梁氏家训·仁义篇

103、凡是欲立大,则必先从点滴之事而为之,空报鸿鹄之志,终究一事无成。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整洁门庭,方可整洁天下,己身之事尚且糊涂了之,何以担当重任?

104、《朱子家训》用通俗的语言阐发深刻的哲理,它的内含可以有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和引申。它给人们的解读和理解提供了极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105、不以仁义成家者,敬而远之;悉心道德持业者,见贤思齐。富之忘形,则为富不仁;仕之得意,则仕途不义。不仁不义,辈辈家业不兴,家风弥乱;薄道薄德,代代家门不幸,家训不行。遵义而守仁,操仁而部义,何恐家风不起。

106、梁氏家训·族公篇

107、皇子神孙,食书沿袭

108、粥饭丝缕,思之不易

109、-三思而后行。

110、学经典,正家风。经典之学,思想之荟萃,深造以学而运用于治家,家风何愁不兴。

111、人恒过,事无常。莫恐人论是非,休管是因错对,坐得正,行而端,言而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得一善举而自扬其德,为不知恩情;造一恶果而自隐其邪,为不知廉耻。

112、文行忠信,即为文采、言语、德行、政事,意为文采德行超众,言语政事得道。古人云: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唯独文质彬彬,方可立世而游刃有余。

113、祖脉承,宗恩泽

114、此梁氏家训十篇章,非以教条施加,乃是经验之谈,总结而已。有用之,则勉励之;无用之,则戏听之。

115、一人苦之,万众欢乐。用一人之苦而换取天下之大幸,何乐而不为?只为身己,无贡献之德,成不了气候。

116、因果有报,善恶终明。心存善念,报以仁德之心,人皆报之仁德之情;播种恶果,收割邪妄之果,人皆还以邪妄之行。

117、人生平等,物有所用。人生而平等,物必有所用,身本无差别,岂因钱财分界?

118、厌恶丑行,赞扬美德。包庇丑行形如狼狈为奸,罪孽深重,发扬美德好似与君子同行,功德千秋。

119、国无律法则国乱,家无规矩则家败。规矩之行,非同小可,所谓独立性格、自由平等学说,均以定规矩、守律法成效。家教之所为风气,乃营造遵行规矩、律令之家风。

120、家族之发展,非一时一功。正所谓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风严,以家治;人论辈,以求井然。

修身立志的名言警句出自哪篇家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21、和睦居家,争讼和谐

122、黎明即起,门庭整洁

123、属文行善,道行德先

124、孝悌居陋,理学传家

125、梁氏家训·家风篇

126、文行忠信,文质彬彬

127、慎亲荐引,情生智隔

128、以下是一些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129、梁氏家训·教子篇

130、治家之本节俭二字为首,成家之法节俭二字为诀。古今成大业者,非以宏伟业为要,而以勤俭节约为本。一瓦一砾,思之不易;一饮一食,操之经营。

131、而家风家训家规中的名言名句则是家庭价值观念的精华和凝练,如孟子的“三纲五常”、“家和万事兴”等,它们不仅具有思想深度和启迪作用,更能让人们时刻铭记家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2、出自两汉诸葛亮的《诫子书》。

133、气概纯而正,仁让且成风。家族之气,纯者可以铸造天下之贤才,正者可以树立英雄之标榜,一可成家,再可报国。

134、梁氏家训·族谱篇

135、朱子治家格言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朱熹提出的一系列家庭管理原则。其中的深刻道理包括: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和睦相处,亲情至上;勤俭节约,遵循道德规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教育,培养子女品德;尊重妻子,和谐夫妻关系;宽容包容,处理家庭矛盾;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追求卓越,不断自我提升。这些原则体现了家庭和谐、道德修养、责任担当等重要价值观,对于家庭和个人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136、恭善念,人世明

137、-以孝治家,以廉治国。

138、践行己身,实干勤劳。实干而扬名之美,忽悠而丑人之形,务实则事有成功之眉目,虚假则徒劳一场,一事无成。

139、俭,节俭,相对于奢。节俭被视为治国之道、兴业之基、持家之宝。对一个家庭来说,母亲很重要,她的勤俭美德狭义上负责儿女节俭和行为的养成,广义上是为国家节俭风气养成做着贡献。

140、勉训诫,行唯命

1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2、伦常之道,婚配之根。违背伦常之道,无异于违背天之道。何谓伦常,一言以蔽之:人之关系。

143、轻重缓急,因事而定。事物轻重缓急,有所分别,因事而定之,否则手忙脚乱,处事而慌张失措。

144、家训之修,敬祖爱宗,训子达孙。是故天之大,地之广,人之行,自然之法则,邦国之律法,人伦之哲理,纳天地之法则,集先祖之思想,成家训矣。

14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46、读史以明志,诵道以慧智。等闲之徒,终日浑浑噩噩,杞人忧天,凡事以己身之过度他人之功,此为自暴自弃,不上进,没落之极矣。中国之社会,历经思想解放,过渡思想建设时期,何以建设思想?乃求之于古哲贤人。

147、心怀道,持仁义

148、梁氏家训·兄弟篇

149、孝悌为首,然后发家;理学辅之,然后传家。天行之道,而君子莫能违也。世道何以,而人伦不可灭;人言可畏,而真理不可背。居家无孝悌,兄弟长辈无伦次;传家无理学,祖德家业皆败荒。

150、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修身立志的名言警句出自哪篇家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51、静,宁静,相对于动。这里的“静”,是指人的一种状态。可把“静”理解为独自思考独自品悟。人们常常在“静”的状态下修养心灵、悟出真知灼见的人生道理。所以静可以让心灵得以安宁,静可以避祸,静可以出成果,这就是诸葛亮所说的“静以修身”。

152、欲家望,则必先人杰,杰人在于教育。学圣人之道,守圣人之德,操圣人之行,方可光复祖德,再造家业。

153、以文立道,凭武安世

154、人书言行,择善而求

155、梁氏家训·修身篇

156、人生之计在于青春,时光之计在于清晨。昼寝而在无所事事者,蹉跎岁月,终究虚度年华莫能惊艳时光。

157、我祖一国,籍自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