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名言警句摘抄大全【优选64句】

时间:2024-11-30 10:46:56 优美文案

忧国忧民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6、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7、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9、全诗通过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经过。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为百姓鸣不平,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10、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1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4、关注国家和社会大事,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担忧。

1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6、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17、屈原,战国时代楚国最伟大的政治家、诗人,他不仅是一个天才歌手,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因不满楚国朝政受排挤被流放,仍时时关心着他的祖国和人民,最后因楚国覆亡而悲奋投江。后人在每年的五月端五包粽子投江纪念他,这个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18、过华清宫

19、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2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1、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2、范仲淹,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为国为民敢于直谏,有时敢于犯上为民请命。因为多次直谏被贬谪,别人劝他少说话,少管闲事,他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表现了为民请命凛然气节。庆历二年,他被贬岳阳郡,为岳阳楼题记,有一句千古名言: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

23、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25、抒发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渴望和期望。

26、过伶仃洋文天祥

27、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28、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9、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30、同情人民的疾苦

忧国忧民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31、白话译文: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而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32、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33、反映离乱的痛苦

34、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又是多么可怜的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35、白话译文: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36、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7、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38、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3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

40、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1、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正始》明末清初顾炎武

42、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43、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44、反映社会矛盾和问题,揭露社会黑暗面,呼吁社会改革和进步。

45、中国古代,比如说屈原在自己的离骚长篇政治抒情诗里面写道长太息,一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再比如唐代的诗圣杜甫,他的所有的诗作里面都有写到自己个人的备胎,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还有对国家前途的担忧,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46、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7、白话译文: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48、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49、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50、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5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2、忧国忧民古诗赏析具有以下特点:

5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54、中国古代有很多名人忧国忧民的故事,唐朝时期我国著名诗人杜甫,一生之中大多数是都在忧国忧民,由于他出生在安史之乱时期,人民颠沛流离,生活不容易,他的很多诗词就是反应这样的生活,宋朝时期我国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先生在被贬湖南时期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

55、白话译文: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5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7、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58、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59、写的是文天祥战败被俘时的心情,可以从诗句中理解!

60、屈原以死报国

忧国忧民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61、白话译文:身经百战,黄沙穿破了铁甲,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6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3、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搞得屋漏床湿。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唐宋诗醇云:“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

64、范仲淹忧国忧民,是个贤臣,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流传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