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乐学的名言警句
1、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2、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孟浩然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这句原话是勤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出自《论语·雍也》。
5、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7、《论语雍也篇》中
8、好学之不如乐学之是仿孔子曰过的话,原话是出自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1、出处:孔子的《雍也》
12、出自《论语》,原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指对于学问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知之,也就是对学问的要求仅仅是懂了,明白就行了,不深入。第二种是好之,就是说对于学问爱好,喜欢去研究。第三种是乐之,就是说以研究学问为乐趣,并乐之不疲。
13、孔子本人更是因“好学”而对学习充满兴趣,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这正是孔子以学为乐,好学不倦,安贫乐道,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知之者是被动接受,好之者已是主动追求,乐之者则达到痴迷执着的状态。如果说好之、乐之是孔子主张的学习态度的话,那么“好问”就应该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了。孔子认为,不懂不要装懂,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
14、我个人认为:好学之不如乐学之出处是《论语》。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6、论述“乐学”的语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7、孔子真的很爱读书,他乐学的最高境界“乐以忘忧”,会忘掉吃饭。很多做科学研究的人也乐在其中,这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8、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朋友。
19、“学”绝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有实践中的心得和所悟。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千古名句,代代相传。译文:孔子说:"学习过知识后就去实践它,使它变为习惯,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
21、《论语》一书中,乐学的句子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个人以为,换一种角度,这句话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圆滑,也不是我们所说的含有嘲讽的“世故”,而是为人处世这一事实,以及从这一事实中的身心之所获。
23、在这章经文中,孔子提出了学习的三重境界,其中以学习为乐的人,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2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5、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26、那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乐”这个字,在《论语》里面我们最常看到的是讲什么?音乐的乐。当音乐一响起的时候,我们的心弦就会被音符触动,然后我们高兴得忍不住哼个小曲,唱个小歌。歌声会感染到每个人的心,那个时候歌声变成一个共同语言,它不是主观的,大家都听得好听,每个人都非常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