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二【50句精选】

时间:2024-09-13 05:21:03 优美文案

1、前一个“正”字告诉人们,此刻正是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后一个“正”字又告诉人们,再看松柏,它却依旧端然挺立、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

2、从弟:堂弟。

3、赠从弟刘祯全诗塑造了一个秉性坚贞,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松柏形象,抒发了诗人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怀抱的志向。

4、亭亭:高耸的样子。

5、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6、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7、《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8、后面两句为表现松柏的苍劲,进一步渲染谷风之凛烈:“风声一何盛,松技一何劲!(释义: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前“一何”慨叹谷风之盛,简直就要横扫万木;后“一何”叙写松枝之劲,更显出松柏那“其奈我何”的刚挺难摧。

9、一何:多么。

10、意谓:难道它不怕遭受酷寒的侵逼?然后归结到诗人主意之所在:“松柏有本性(释义: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吐语沉着,戛然收笔。读者于涵咏之际,恍可见到,那雄伟苍劲的松柏,还久久矗立在眼前。

11、赠从弟·其二

12、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13、运用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14、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15、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16、赠从弟其二

17、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18、赠从弟其二这首诗托物言志,诗人用松树表现了自己自己坚贞不屈的高洁志向,以及希望堂弟也如松柏一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而改变志向。全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19、《赠从弟其二》为魏朝词人刘桢所著。

20、松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成为秉性坚贞,不向恶势力屈服的象征。孔子当年就曾满怀敬意地赞美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释义: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

21、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

22、译文及注释

23、原文如下:

24、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25、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26、松柏秉性坚贞,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形象,抒发了作者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的怀抱。

27、魏朝词人刘桢的《赠从弟其二》赏析:

28、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29、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30、这一首写法,与咏苹藻又稍有不同,不是先写背景,后写主体,而是开笔便让山上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然后再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

31、古诗意思如下:

3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3、《赠从弟其二》为魏朝词人刘桢所著。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34、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5、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36、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37、这两句描摹冰霜,辞色峻冷;展示松柏,意态从容。松柏的坚贞志节,正显现于这一鲜明的对照之中。此诗结尾也是冷然一问:“岂不罹凝寒(释义: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

38、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9、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40、诗人也许觉得,与谷风相抗,还不足以表现松柏的志节,所以接着又加以“冰霜”的进袭:“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释义: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41、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42、该诗通篇并没有运用典故。

43、刘桢〔两汉〕

44、其背景是鼓励堂弟在动乱的社会和坎坷的人生面前不要受到影响,要有像松柏一样坚贞高洁的品性。《赠从弟》共三首,分别用蓣藻、松柏、凤凰作喻。刘履评价其为“初言茹藻可充荐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节操之坚,而末章复以仪凤期之,则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看似只是在勉励堂弟,其实也是在勉励自己要有坚强的品行和傲骨,不在混乱的时代沉沦下去。

45、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46、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7、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48、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9、惨凄:凛冽、严酷。

50、刘桢诗《赠从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