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的一件行草书作品《蒙诏贴》,有人认为是伪作,对照《淳化阁帖》中几件柳的行草书,这件里面确实看不出有柳公权的东西。因此,我也认同这一观点。可是,这件作品挥洒自如,风流盖世,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一直想搞清楚,它的作者到底是谁呢?从作品看,像黄鲁直,可又找不到其它证据。因此,直到现在,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只能悬搁。
2、柳公权遇害,结局悲惨。
3、柳公权一生忠诚正直,不愿妥协,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的事迹也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正义。
4、对于初学者来说,临摹古代碑帖,大可不必在意别人的评论,因为临摹过一段时间以后,你自己会对它有更深的理解。临习一个碑帖就像读一本书,读书要知入识出,临帖亦然,有人说,入得深方能出得显,良有以也。
5、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
6、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
7、柳公权是陕西铜川人,是唐楷四大家之一。人称“颜(真卿)筋柳(公权)骨”。
8、柳公权的故里在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
9、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10、在历史上,柳公权也被传颂为忠孝名臣。
11、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时年八十八岁,获赠太子太师。
12、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1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14、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15、柳公权(778——865),中国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其书结体紧密,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16、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17、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
18、京兆华原,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
19、柳公权的书法,虽出自颜真卿,但与颜貌合神离。楷书,就他的代表作《玄秘塔》和《神策军》说,横笔多方起圆收,程式化的倾向很严重,让人看着憋气,不如颜真卿的横细竖粗,让人更觉通透。不过,小楷作品(如《金刚经》)要好一些。结体方面,中宫紧守,这一点,黄鲁直学得最好。
20、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
21、耄耋而逝
22、柳公权是唐朝时期的诗人,书法家,他的书法就是被人们所熟知的楷书,刚开始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又开始看唐代名家的书法,然后在自己书法中吸收了颜真卿,欧阳询的长处,加上自已的创新,,就创造了属于白已的柳体。柳体给人感觉非常劲健,后世对于柳体个月颜筋柳骨之美誉。
23、柳公权二十九岁时状元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夏州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获赠太子太师。
24、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柳家原(今陕西省铜州市耀州区)人,丹州刺史柳子温之子,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唐朝官员、书法家、诗人,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25、原因是柳公权在云襄国内反抗朝廷的统治,但最终被朝廷所诛杀。
26、那是因为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有其自身的特点,即线条硬朗、结构舒朗。练书法的人都知道颜筋柳骨,按我对柳骨的认知就是柳公权的用笔多以方笔为主,线条刚硬,线条的粗细变化不像颜真卿的字那么明显,给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感觉。建议,如果初学,可选柳公权的玄秘塔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