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翼翼:安闲貌。谓马训练有素。
2、《采薇》描述久戍在外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情景。诗人一开始就交待了回家的时节,正是岁暮,而从与玁狁作战的战场上归来,又是何等的有幸。自然会在战后的归途中回忆当时戍边作战的艰苦,忍饥挨饿,不遑启处,战事频繁,形势危急。抚今追昔,诗人借景写情,感时伤事,表现深沉的行役之思,而诗人善于以物写时令,以柳代春,以雪代冬,而且以薇菜的“作”、“柔”、“刚”交待时节的变化,叙述战时的生活,又隐寓戍边之久远。尤其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末尾与首间照应,使通篇结构完整,严谨统一,又见出诗人构思的精巧。
3、作:生,指初生。止,语末助词。
4、刚:坚硬。
5、不敢想象,现在的男女会创造出如此动人心魄的图画。婚姻如同时尚,几天过后就觉得不新鲜了。流行歌曲唱几天,换新的是很正常的。新的式样不新的,那么换上更新的吧。如果是这样还倒罢了,以心换心,没什么不对。夫妻忠诚,恋人坦荡。合则留,不合则去,本来是一种理想状态。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8、薇:野豌豆苗,可食。
9、《诗经》的产生,历来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三种说法。
10、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11、《周礼》成书于两汉之间,因此这种说法仅供参考,是不是真的有太师负责教授《诗经》的课程,还很难说。就连“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也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种简单的分类方式,并不能概括《诗经》的创作手法。杨照先生就认为“赋、比、兴”的说法有问题。这一点,咱不多讲,后面会进行详解。
12、靡室靡家:无有家室生活。意指男旷女怨。
13、阳:十月为阳。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14、句子解释
15、霏霏:雪大貌。
16、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17、前面说过,《诗经》在古代首先是歌,然后才是诗。因为它有配乐,可以由专门的演唱者演唱,只是没有乐谱流传下来,才逐渐成为了纯粹的诗歌作品。
18、因此,《诗经》采完、献上、编纂、配乐之后,才算真正完成。严格意义上讲,采、献、删,只是工序的一部分而已。
19、诗经全文及赏析【2】
20、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21、诗经雨雪霏霏
22、《诗经》的作者,根据各自内容来推断,上至周王、公卿士大夫,下至普通民众,甚至奴隶都有参与。结合古代文献、考古相关的文物及发现,只有极少数的诗歌,才能确定出作者是谁。大部分诗作都是无法考证的;或者说,即便有考证的观念,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3、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24、烈烈:犹炽烈。
25、騤(kui,阳平):雄强,威武。
2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7、但毫无疑问的是,《诗经》中的诗歌,都是经过整理、加工的,即便如此,还可以看到“国风”中,很多类似的歌咏方式和写作手法。这也从侧面上说明,诸侯国的“国风”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负责编纂《诗经》的人,尽管对其进行过修改,仍然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其主题、内容、写作手法的方面存在相似性。
28、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2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30、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31、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32、莫:即今“暮”字。
33、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34、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35、启处:犹言启居。
36、棘:急。孔棘,很紧急。
37、雨(yù):雨为动词,雨雪指下雪像下雨一样,形容雪很大。
38、载饥载渴:则饥则渴;即又饥又渴。
39、单字解释
40、历代都有人想要给《诗经》重新谱曲,复原它最原始的形态,可惜效果都不甚理想,也未能得到大众的认可。清代乾隆年间,官方主持编纂了《钦定诗经乐谱全书》,重新给《诗经》全文配上了乐谱。结果,你知道的——我们今天很多人,可能都根本没有听说过这本书。
41、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时间内,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42、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久战归乡的征夫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43、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44、联想寓意
45、昔:指出征时。
46、所以,不管是不是“大司乐”来负责教授《诗经》乐理相关的知识,都肯定有人专职负责。
47、聘:问,谓问候。
48、再说“献诗”。《国语》中记载有公卿列士献诗、太师陈诗的说法。《周礼》说:“太师教六诗:曰风,曰雅,曰颂,曰赋,曰比,曰兴。”又说,“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
49、路:假作“辂”,大车。斯何,犹言维何。
50、定居:犹言安居。
51、君子:指将帅。
52、诗经全文及赏析【1】
53、常:常棣,既扶移,植物名。
54、不遑:不暇。启: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
55、戍:防守。定,止。
56、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57、《诗经》分《风》《雅》《颂》三类。《风》又称《国风》,包含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民谣,《雅》分《小雅》和《大雅》,《大雅》主要应用于朝会典礼的乐歌,包持开国史诗和一部分政治诗,《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其中认《周颂》最具代表性。《诗经》通篇以四言为主,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然《诗经》又是复杂的,洋洋洒洒三百篇。
58、【赏析】:
59、【全篇】诗经·小雅·采薇
60、弭(mi,上声):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61、腓(fei,阳平):庇,掩护。
62、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63、先说“采诗”。根据古代文献,周朝有专门负责采诗的官员,叫做“酋人”或者“行人”,专门到民间采诗,然后传达给王室,让统治者了解来自民间的声音。
6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时代已经终结。有时候我想,为什么我们时代出不了大作品,能永远影响后来者的作品,原因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更,文化这个精神层次的东西也成了赚钱机器,其他的能逃脱吗。
65、曰:言、说。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意。
6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也说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全书共39224个字
67、思:语末助词。
68、《诗经》中的诗,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305篇。产生的时间,大致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历时500多年,覆盖了当时周朝统治的大部分区域:陕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一部分。
69、戎车:兵车。
70、孔:甚,很。疚,病,苦痛。
71、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72、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73、《诗经》中的诗首先是“歌”,能够配乐演唱。500多年间,来自不同地域,由不同作者写就的诗,经过整理、编纂之后,才汇集成了这部《诗经》。
74、靡(gu,上声),王引之释为无止息。
75、牡:雄马。业业,壮大貌。
76、最后讲讲“删诗”。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非但对儒家学说十分推崇,对孔子本人也进行了拔高,以至于“孔子删诗说”反而成为对后世很有影响力的说法。可读过《论语》的人都知道,连孔子本人都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在孔子的时代,“诗三百”早已成为公认的事情,所以孔子也不太有可能去删诗,对《诗经》进行编纂。
77、“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但并不具有对应关系。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78、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79、猃(xian,上声)狁(yun,上声):即北狄,匈奴。
80、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81、【注释】:
82、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久战归乡的征夫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83、迟迟:迟缓。
84、捷:接。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85、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86、注:答案内容来自ID:古诗文切片的文章《诗经切片003:「诗经」是怎么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