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2、音乐的性质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4、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5、风:也叫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有160篇十五国风,多是民歌,即从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少数是贵族作品。
6、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7、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8、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9、风雅颂赋比兴,起源于诗经,合称“六义”,唐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
10、风、雅、颂是按音乐的性质来划分的。
1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12、《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13、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14、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15、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16、诗经里的不同篇章是根据音乐的不同划分出来的,分别属于风、雅、颂三个部分。
17、诗经中没有章这种说法,诗经分为风雅颂,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18、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19、扩展资料:
20、《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音乐的性质来划分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京城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21、诗经风雅颂按音乐的性质分类,“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京城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22、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共305首,手法多使用赋、比、兴三种手法。诗经一开始都是以配乐歌词的形式出现,所以它是按照一开始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无论是文学价值还是社会价值甚至是作为文献典籍参考,在我国历史长河里都具有有重要的意义。
23、《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24、《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25、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26、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
27、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8、《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29、《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30、诗经中没有章这种说法,诗经分为风雅颂,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31、风雅颂所指如下:
32、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3、《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根据乐调的不同来区分的。《风》指各地民歌民谣;《雅》指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多用于宫廷宴会或者朝会;《颂》指宗庙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
34、赋、比,较清楚,兴有疑问,后人分歧很多,没有定论。刘勰“风通而赋同”,风雅颂相通,赋则作为诗的一般表现手法,“通正变,兼美刺”。比和兴,历代解释很多,有三种学说:政治的解说、语言的解说和文学的解说。风雅颂就是一种艺术手法,运用不同形式让人理解的有所不同而已,就是现代的对比,先言他物再引所以物,导致艺术风格的差异,后来逐渐形成各种文学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