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的名言警句及解释-集锦197句

时间:2024-11-30 23:25:31 优美文案

修身的名言警句及解释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3、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4、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记·檀弓下》

6、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7、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荀子·天论》。

8、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被对待的事情,以示宽容和善良的品德。

10、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7、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荀子·非十二子》

18、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一句告诫人们要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反思,才能够修身养性。

20、蓬蒿生长在麻中,即便不用器具扶助,有能够挺直的生长。白沙中如果混入黑泥中,便也会变成黑色。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学而篇》)-知道某种道理的人不如喜欢实践该道理的人,喜欢实践该道理的人不如从中获得快乐的人。

2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3、身心不安,君子勿近。——《礼记·王制》

24、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25、“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为政篇》)-凭借修身之德,才能使家庭和谐,治理国家,达到天下安宁的目标。

26、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27、因为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时期,许多优秀的思想家和文化人涌现出来,提出了很多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对人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28、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29、治大国如烹小鲜。——《易经·系辞上》

30、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修身的名言警句及解释

31、一寸山河一寸金。——左企弓语

32、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4、作为学生,我们平常就要学会积累一些名言警句,这样子才可以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立马引用,整理了一些关于修身立德的名言警句,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看。

35、我来做什么”“该怎么做”,这是个主题定位和态度问题。大学的主题是什么?是单纯求学,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修身求学,一心追求真善美?是做单一型人才还是当复合型人才?是被动求学还是主动奋斗?选择不同,最后文凭的含金量决然不同。

3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37、这些句子都反映了古人对于崇德修身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现代人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3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0、迩:近。路途虽然很近,但是如果不去行走,也无法到达。事情虽然很小,但是如果不去做,便不会取得成功。

41、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42、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43、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44、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45、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46、从前瓠巴弹瑟时,在水里游动的鱼也浮上水面来倾听;伯牙弹琴时,正在吃草料的供天子使用的马也停食而抬起头来欣赏。这句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真正良好的东西总会被听见、被发现的;重要的是做好自己,而不必去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

47、错:通“措”,搁置,放弃。君子重视自身内在的智慧和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去仰仗、指望天命,所以天天进步;小人放弃自己的努力,专去指望天命的眷顾,所以总是退步。

48、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4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5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1、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52、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礼记》

5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韩非子》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梁惠王上》)-在贫困时,要专心修身自律;在达到富有地位时,应该兼顾帮助他人。

5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5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59、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60、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修身的名言警句及解释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6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诗经》

63、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64、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6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66、在古文中,有许多反映崇德修身的名句,包括以下几个:

6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6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69、君子修道立德,两者不可废也。——《论语·为政》

70、这个口号在很多场合都可以适用,比如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它可以激励我们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当我们取得成就和成功时,它可以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和进取的态度。总之,“修身立志,惜时警句”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口号,它可以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指引。

7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7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国诸葛亮《戒子书》)

7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75、“惜时警句”可以理解为:珍惜时间,时刻保持警醒的格言或警句。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同时也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这些警句可以是来自古代的经典名言,也可以是现代人的创新表达,它们都传达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信念。

76、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77、“修身立志”可以理解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志向。它强调的是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反思、改进自己,以达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7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7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论语·公冶长》

81、——荀子

82、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诸葛亮《兵要》释义:人有忠诚的品德,就好比鱼儿有了水。鱼离开水就会死,人失去忠诚的品德就很危险。

83、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84、君子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但是不回去使别人来尊重自己。君子能够做到诚实可信,而不会迫使别人来相信自己。君子能够被人任用,但不会去强迫别人一定要任用自己。

8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8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8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88、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9、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90、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修身的名言警句及解释

91、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huǒ,而耻智之不博。——张衡《应间》释义:不担心地位不够尊崇,而担心自身道德不够完善。不以收入不够高为耻,而以学识不够渊博为耻。

92、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93、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94、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9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四十》

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97、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98、修身名人名言

9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00、比如,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提出了天行有常,事物都有它们的规律和规定,人们应该顺应天时地利,遵守规律,才能做出有益的事情。

10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102、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103、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104、为人不為己,所以才能成己。

10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0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07、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08、"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道德经》)这一句通过对对立概念的形容,强调了修身养德的道理,即存在对立的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冲突,世界的和谐需要追求平衡和协调。

109、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10、学不可以已。——《荀子》

111、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左传·晋阳虎》

1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14、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115、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11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公孙丑上》)这一句简明扼要地表达了崇德修身的目标,即通过个人修养使自己达到高尚美好的境界,同时也要兼顾天下的众生。

117、古代道德格言:  1.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知耻近乎勇。——孔丘  3.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4.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6.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8.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0.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11.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12.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13.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1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5.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道德品行修养古代名言:  1、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2、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3、习与性成。  4、“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  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10、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  11、君子反道以修德。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学苍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  15、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关于道德的古代格言:  1、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2、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欢。  6、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7、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12、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1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4、富润屋,德润身。  15、修之至极,何谤不息。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7、养心莫善于寡欲。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0、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18、每日三省吾身。

11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120、跬:半步。如果不去半步半步的积累,便不会到达上千里远大地方。

修身的名言警句及解释

121、"养心莫善于寡欲,修身莫善于多闻。"(《论语·卫灵公》)这一句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即通过减少欲望和增长知识来达到修身之道。

12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23、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24、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125、这些句子都是反映了古人崇尚德行的精神,强调了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对整个社会福祉的关注。

126、演话剧能让人修身养性,让人安静。就像画画写字一样,必须投入,要不然演不下来。

127、“志道苦患而不辍。”(《诗经·小雅·载驱》)-志向高远的人情愿吃苦受累,并且不放弃追求道德的修养。

128、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荀子·大略》。

129、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130、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31、以下是我的回答,“修身立志,惜时警句”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口号,它提醒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远大的志向,同时珍惜时间,时刻保持警醒。

132、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

133、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34、以下是一些关于修身的名言:

13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13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37、关于这个问题,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

13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39、覆:颠覆,翻转。君王如同船只,人民如同江水。水可以承载船前行,也可以使得船倾覆。

140、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41、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4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4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篇》)-学习之后时常进行复习,不是很令人欣慰吗?通过不断重复学习和巩固,可以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144、这些名句都强调了修身养德、持正秉义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道德的高尚和修养的完善。

14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一句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品质之一,即崇尚和谐与包容,与他人保持和平相处。

1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14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诸葛亮因为蜀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给八岁的儿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做一个有用的人。对年轻人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148、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49、另外,孔子说:“中庸之道,让天下无倾”,强调了中庸之道,即“处于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这是修身养性的基础,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心态稳定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

150、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修身的名言警句及解释

151、君子自身贤德能够容纳那些无用的人,拥有智慧能够容纳那些愚笨的人,见识广博能够容纳那些粗浅的人,道德思想精粹而能够容纳驳杂的人,这便是兼容并蓄之法。

15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5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54、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15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156、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5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5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59、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荀子·非相》。

16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61、三思而后行--《论语》

162、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6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6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65、"以德服人,以力制敌。"-《孟子》

166、平日行善之人,冥冥中自有神祐。

16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68、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语

16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70、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71、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年居。——《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172、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173、"君子修道以立德,立德以修身,修身以治家,治家以治国,治国以安天下。"(《礼记·大同篇》)这一句表达了崇德修身对于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17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通过回顾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获得新的知识,从而成为别人的良师。

175、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17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17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78、君子容易结交朋友,但是却很难去和他做奸邪的事情。君子容易恐惧,但是却很难被胁迫。君子畏惧祸患,但是不会去逃避为正义而赴死。君子希望能够获利,但是不会去做自己认为错误的事情。君子与人相亲,但是不会去勾搭。君子善于言辞,但是不会去玩弄自己的辞藻。

179、有关修身立德的名言警句汇总

18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修身的名言警句及解释

181、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82、《荀子》10句至理名言,修身自省,受益终身。

183、句话是说,要辨明君子和小人,识别好歹,严于律己,与人建立正直、恰当的人际关系。

184、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85、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8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187、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188、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89、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荀子·劝学》。

190、——张载

191、在古文中,有很多反映崇德修身的名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9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193、古文中有很多反映崇德修身的名句,以下是一些例子:

194、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19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96、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19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