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名言警句手抄报
1、用墨绿色给草丛上色,各个边框中画上横线,用黄色填充空白背景,最后用金色高光笔绘出符文,一份好看的西游记手抄报就完成啦。
2、在每个名著模版旁画上比较代表的画,比如介绍《西游记》的板块旁可以画上顺悟空。
3、我们给右上角的边框涂上紫色的花边,底部的边框涂上暗黄色,接着给三个任务涂上好看的颜色。
4、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
5、《西游记》
6、接下来用玫红色、橙色和绿色涂主题字,主题字的花框用蓝色来涂,然后给孙悟空和观音菩萨也涂上相应的颜色。
7、右上角也画上一个方框,在画面底部分别画上唐僧、沙悟净和猪八戒,然后再画一个长方框,方框后面画上一些草丛。
8、曹雪芹,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是为旗人。
9、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10、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1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是历史演义的经典之作。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12、吴承恩(1501年-1582年),明代家。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
13、《水浒传》
14、施耐庵(1296年-1371年),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罗贯中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既是《水浒传》。
15、我们可以写推荐好书的主要内容,还有推荐的好书的理由,例如这本西游记
16、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著名的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是中国章回的鼻祖。
17、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水浒传》对农民起义者正面、客观而不失理性的描绘,是其突破封建社会文学传统的一大要素,也确立了这部作品以及后世白话叙事文学深厚的民间色彩。
18、分配好正文板块至少四个,然后也要给你的标题和插画留下板块。
19、主要内容:《西游记》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来佛经,终成正果的故事。
20、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1、《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以宋江领导的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
22、《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著。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的故事,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23、《三国演义》
24、《红楼梦》
25、故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从孙悟空出世到大闹天宫的故事,第二部分讲的是为何要去西天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是取经路上师徒四人遇到妖怪等种种艰难险阻,终于克服这些困难,取到真经,并且他们终成正果的故事。
26、千峰开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
27、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28、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29、《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
30、分别在四个板块里面写入四大名著的作者、主要内容,一个板块一个名著。
西游记名言警句手抄报
31、署上办手抄报的人的姓名和办理手抄报的日期。
32、首先在左上角写上主题字,给主题字画上一个花框,在主题的下面画出孙悟空和观音菩萨,然后顺着他们画出一个笔记本边框。
33、推荐理由:细读这部书,让我们从妖魔鬼怪离奇而又近乎影射社会现实中,认识了印度佛教的扩张、佛教以及道教领袖级人物对下属的放纵、新兴的佛教对中国传统的道教的侵略,以至于领略到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略,中国人陷入信仰危机而浑然不觉的状况。这是一部好书,其寓意深刻,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