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孔子名言警句-集锦80句

时间:2024-11-30 12:56:09 优美文案

不懂就问孔子名言警句

1、不耻下问

2、而且我们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的课文叫《不懂就要问》,课文借用这件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提出问题。只有敢于提出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3、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懂就要及时向别人求教。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非常的有教育意义。也录入了初中的语文教材。这是必读的科目之一。我自己也觉得这句话非常的有教育意义,经常用这句话来教育孩子:不耻下问。勤学多问,对自己才有好处!

4、勇于探究新知识。作为一个学习者,你必须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探究,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5、《荀子》的内容是对先秦各学派代表人物它嚣、魏牟、陈仲、史鱼酋、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人作了批判,而归结到以推崇仲尼(孔子)、子弓(孔子学生,一说仲弓)的学说为主。

6、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7、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即使能做也要谦让,这样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

8、另外孔子《论语·公冶长》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懂就问不耻下问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谦虚好学,自己不知道的知识,问题,事情不介意向学识和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不要因为被问者的身份地位不如你而感到没面子。

10、余化龙,男,《说岳全传》的人物,岳家军大将。原为康郎山三大王。善使枪,又善使金镖。随岳飞伐金,岳飞死后,欲与同袍率兵报仇,岳飞显灵不允,遂拔剑自刎。

1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12、不懂就问不耻下问意思是说不懂的道理就要不耻下问,去询问别人,人活一世间都有许多不懂的事情,既然不懂,那就去问,这样你虽然在别人面前会觉得丢人,但是你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无论从学习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得到了提升,你将来成就一番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3、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为政》

15、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16、后与岳家军诸将被封为各方土地正神,俱加侯爵。儿子余雷,跟随岳飞之子岳雷、岳霆抗金,后封总兵。

17、不懂就要问》的作者佚名,是由陈亮参与录制的。

18、《不懂就要问》是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的课文,由陈亮参与录制的。本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

19、“不知则问,不懂则学”是一种学习态度,意思是如果不知道某个问题或者某个知识点,就应该主动去问别人;如果自己不懂某个知识点,就应该主动去学习。这种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20、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1、不懂就问和不耻下问的意思相近,都是遇到不明白的事,要向别人请教的意思。两者的区别在于,不懂就问是一般的日常用语,表达的是不懂要马上问问别人;不耻下问是成语,出自论语的公冶长篇,意思是遇到不明白的事要降低身份虚心去请教别人。

22、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23、没有问就没有答案。有时候你自以为了解了一件事情,但实际上你并没有完全了解,如果不问就无法知道更全面的情况和答案。

24、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好奇心,勇于追问,才能不断进步。

25、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26、人不可能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一不晓,不懂就要去问,就要去学。你可能是某一领域的精英,但不可能样样都是精英。

27、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28、不耻下问”的拼音:bùchǐxiàwèn,意思是: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出自于《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9、鲁迅《坟·说胡须》:“他于是废然而去了,我仍旧废然而住,自愧无以对‘不耻下问’的朋友们。”

30、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戴圣《礼记》

不懂就问孔子名言警句

3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32、为学若能不耻下问,必有长足的进步。

33、原句是“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意思是: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出自《荀子·非十二子》:“不问不知,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韩诗外传》六:“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

34、不懂就问是孙中山先生说的。

35、意思是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

36、的意思就是,不知道不晓得的事情或者知识点我们就要勤加询问,积极的询问,虚心的像别人请教学习,我们不懂的就要更加积极的去学习这个知识点!

37、所谓“学问”,即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求问,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3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9、孙中山,名文,幼名帝象,字载之,号日新,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的缔造者、三民主义倡导者。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领导发动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0、年龄越大越不好意思问人家,尤其是和自己同辈或者还比自己小的人,有些问题就更不好意思问了,所以导致有些问题一直搞不明白,总稀里糊涂,如果要真因为这个没搞明白的问题引发重大灾难事故,那是可真就后悔都来不及了。

41、回答,①不懂就问意思是,只要有了不懂的问题,就去向别人请教。请教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只要是能帮助到你解决问题的人即可。②不耻下问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向比自已身份地位低的人请教,不认为是耻辱的事情,表明的是诚恳的学习态度。

42、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43、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44、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45、不耻下问是个成语,语出《论语》。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46、不懂就问是孔子的名言

47、不懂不要装懂。不懂就是要放下架子虚心向别人请教,无论你职位高低。特别是对有职位的同志来说尤为重要,不要碍于面子,不要怕难为情。我们每个人不是万能的,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如果不懂装懂,其结果害己。如果是重要事情那要眈误工作,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谦逊的态度,学人所长补己之短,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不可能你什么都掌握,什么都了解。中国有句古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知识是海洋,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头脑,到时以得心应手

48、是孙中山先生在文章《不动就要问》中说的。

49、《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50、“不知则问,不懂则学”是一个警示人们要勇于问问题、学习知识的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虚心好学、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传递了以下几层含义:

51、《不懂就要问》是陈亮写的,主要讲孙中山上小学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问题,老师高速他不懂得就要问,问了并不丢人的道理。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最早应该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如知之是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2、所以不管是同辈还是小辈,只要自己不懂的都可以问人家,不耻下问,没什么丢人的,不懂装懂,到最后还是害自己。

53、要降低身份放下身段向别人请教。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5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孔子的经典语录,意思是要勇于提问,不懂就要问。只有承认自己的不知,才能真正获得知识。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害怕问问题,因为只有通过问问题,我们才能不断学习和成长。

55、总之,“不知则问,不懂则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只有敢于学习、勇于问问题,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

56、出自《荀子·非十二子》,“不能则学,不知则问”。意思是不会就学,不懂就问。

57、释义: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58、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9、不耻下问的意思就是这样,人要有的敬畏之心,人不可能是全知全能。任何人都不能说自己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一不晓,不懂就要去问,记问之学。

60、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不懂就问孔子名言警句

61、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62、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6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论语·公冶长》

64、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荀况《非十二子》

65、保持谦逊。“不知”和“不懂”并不代表你的无知和愚昧,而是表明你对于某些方面需要提升,要保持谦逊并努力学习。

66、不懂就问,不耻下问的意思,就是说不管你的身份有多么的高贵,不管你的地位有多么的尊贵,你不懂的地方就应该去问别人,也不能因为别人地位不如你,身份不如你而感到羞耻。

67、不知则问,不懂则学意思是有不知道的就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深入学习。教育学生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68、不知道就问,不懂就去学。

69、“不耻下问”的意思是:向比自己地位低的、知识少的人请教问题,不觉得耻辱。

70、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71、释义:有不知道的就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深入学习。

72、释义:善于探讨钻研的人,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

73、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自高自大。

74、不懂就问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余化龙

75、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76、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77、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78、不懂就问是荀子说的,现在已经是中国人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

79、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0、列子汤问中的《两小儿辩日》涉及到孔子,但是通篇也没有记录孔子说的话,该篇有教育意义的话应该是最后的“孰为汝多知乎”,告诉我们再高明的学者也有不懂的知识,学无止境,应该以谦虚的态度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