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和劝学故事【好句摘抄223句

时间:2024-11-30 11:00:02 优美文案

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和劝学故事

1、摘自《吕氏春秋·纪·孟冬纪》

2、批注:这句名言强调了要明白学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时刻关注学习的需求和机遇。

3、——曹植《赠白马王彪》8、有志者事竟成。

4、——《墨子;修身》6、志当存高远。

5、——《增广贤文》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解释:如果用墨绳严格地量取木材,那么房屋就不能建成。

7、摘自《吕氏春秋·纪·孟春纪》

8、言之易,行之难

9、——杜甫《望岳》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学。

11、解释:通过了解自己可以了解别人,通过了解当今而了解古时。

12、——《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1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4、批注: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学习中的失败并不可怕,而是应该把它们当作成功的机会,通过反思和改进来取得更大的进步。

15、⑤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

16、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

17、-17-

18、摘自《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1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亲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这与开头所说的“学不可以已”是一致的。学无止境,只有看到前人丰厚的知识成果,方才知道自己的浅薄与不足。因此要不断学习。

20、摘自《吕氏春秋·论·开春论》

21、解释:治理国家没有一定的法制就会大乱,死守故法不知变革也会大乱,混乱动荡就不可能保持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22、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3、摘自《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24、这句话意思是:我曾经整天苦思冥想,但还不如学习一会儿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远看,但还不如登高之后看得宽广。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应该把这当作学习的契机,有思考但不是闭门造车;要善于主动寻找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丰富自己、并向更高处攀登。牛顿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25、-16-

26、解释:法令苛酷,则在下者无法遵奉;禁令太多,则在下者无法实行。

27、解释:大凡音乐,均产自人的内心中。

28、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

29、摘自《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3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和劝学故事

31、-25-

32、批注:这句名言强调了学习要持续不断,没有停滞的空间,只有坚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并保持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33、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

3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5、摘自《吕氏春秋·论·慎行论》

36、-11-

37、解释:富贵而不懂得养生之道,正足以成为祸患,与其这样,还不如贫贱。

38、——《后汉书;耿列传》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9、④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一身体一样。

40、解释:修养自身与治理国家,其方法道理是一样的。

41、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42、摘自《吕氏春秋·纪·孟夏纪》

43、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44、解释:战争像水火一样,使用得妥善,能给人带来幸福;使用得不妥善,则会带来祸患。

45、解释:只要通晓生命本性,仁义之道自然就能得以推行了。

4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7、解释: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的门轴不容易遭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

48、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

49、-48-

50、摘自《吕氏春秋·纪·孟秋纪》

51、解释:光说话很容易,付出行动难。

52、解释:水井中没有大鱼,新林中没有大树。

53、解释: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

54、——《荀子;劝学》12、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5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坚持学习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56、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57、明得失,识时务,知学习的重要性。

58、《吕氏春秋·诚廉》13、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59、解释:把池水抽干去,哪能捉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把沼泽烧光了去狩猎,哪能打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兽了。指做事不可只眼前利益,应有长远打算。

60、解释:一尺长的木材会有节疤;一寸见方的玉石会有疵瘢。

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和劝学故事

61、解释:用力贵在突发,用智贵在敏捷。同样获得一物,速度快的为优,同样战胜对手,拖延久的为劣。

62、解释:君子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而不必在意别人是否回报了自己。

63、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

64、读书千遍,其意自见。

65、解释:世上人的心性修养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是一切事务治理好的前提。

66、解释:白昼到了最长时,就要转而变短;白昼到了最短时,就要转而变长,这是大自然运行的必然规律。

67、解释:天降雨水,不会偏私任何一物;万民的君主,不专宠一个人。

68、批注:这句名言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并追求更高水平。

69、-13-

70、解释:带着私心去看,就会使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带着私心去听,就会使耳朵什么也听不见,带着私心去考虑问题,就会使心狂没有准则。

71、-15-

72、解释:认识到自己有所不知,就是高明。犯过错之人的弊病,就在于不知却自以知道。

7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加工以后就能变直,刀剑在砺上磨过就会变得锋利,君子学习渊博的知识,并且能经常注意考察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而行动上也不会犯错误。荀子用木与刀剑为例,来说明人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检验自己。与这个意思相近的,是《论语》中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也是说要经常检查自己。

74、解释:不知道却自认为知道,这是一切祸害的根源。

75、摘自《吕氏春秋·论·士容论》

76、批注:这句名言鼓励我们要有广博的知识视野,不局限于狭隘的专业领域,勇敢地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77、-30-

78、解释:有的话像是错的,而实际却是对的;有的话像是对的,但实际却是错的。正确与错误的界线,不能不分清楚。

79、凡事之本,必先治身

80、摘自《吕氏春秋·纪·季夏纪》

81、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

82、解释:国家将若盛的时候,上天给它降下贤人和敢于直言相谏的人,国家将灭亡的时候,上天给它降下乱臣贼子和善于阿谀诌媚的人。

83、执一者至贵也,至贵者无敌。

84、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

85、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86、-32-

87、力贵突,智贵卒。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为下。

88、《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89、摘自《吕氏春秋·览·离俗览》

90、解释:人的智慧越精深,择取事物的标准就越精深;人的智慧越低下,择取事物的标准就越粗劣。

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和劝学故事

91、井中之无大鱼也,新林之无长木也。

92、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

93、-14-

94、-49-

95、摘自《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96、-26-

97、-20-

98、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99、摘自《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10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01、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

102、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103、-44-

104、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105、——韩愈《进学解》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06、-45-

107、解释:得道之人,穷困也快乐显达也快乐,所乐的并非穷困显达。穷达无二致,只似寒暑风雨的节序变化而已。

108、-35-

109、-18-

11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11、-37-

112、-43-

113、日日行,不怕千;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14、-21-

115、解释:依凭自己的力量,所以劳累;依凭众人的力量,所以轻松。

116、解释:聪明的事没有比修养身心更大的了,而修养身心最重要的,没有什么能超过学习。

117、解释:在水中能吞食船只的大鱼,一旦处于陆地上,还不如一只蝼蛄、蚂蚁的力量。

118、-33-

119、-31-

120、⑦知足安乐,珍惜所有的拥有,就是珍惜幸福。

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和劝学故事

121、——汉乐府古辞《长歌行》2、业精于勤,荒于嬉。

122、解释:遇见享乐之事就会恣意放纵,遇见忧患之事就会励精治,这是人之常理。

123、——《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24、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

125、细线常锯木必断,檐水久滴石必穿。

126、解释: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同时把两件事情都做得特别好,事情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时机。

127、摘自《吕氏春秋·览·恃君览》

12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29、摘自《吕氏春秋·纪·仲春纪》

130、解释:君子以道为根本,进行品德修养,端正品德链而创作音乐,音乐和谐而后通达理义。

131、——《论语·子罕》1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2、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133、——诸葛亮《诫外甥书》7、丈夫志四海,犹比邻。

134、-22-

135、解释:做事情如果从根本做起,经过一段时间必定能够收效;从末节做起,必定是劳而无功。

136、解释:“不自知”乃是导致败亡的最重要的原因。

137、解释:向东边看的人,看不到西墙;望向南边看的人,就看不到北方。

138、-40-

13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都是在强调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140、⑥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41、“学不可以已”。学习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见成效的,不能停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同时这个积累的过程需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需要明确的目标和坚持到底的毅力。

142、解释:太完美了必定会出现缺陷,发展到极端必定走向反面,过于满盈必定发生亏失。

143、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

144、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14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4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学习中的失败乃为成功的垫脚石。

147、-34-

148、摘自《吕氏春秋·论·贵直论》

149、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150、解释:贤明的名声与不肖的名声全由自己的言行而定,不能由别人给予,这就象命运不可更改,美恶不可移易一样。

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和劝学故事

151、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52、-39-

153、-29-

154、-50-

155、⑧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

156、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157、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158、——苏轼《晁错论》这是宋朝之前的。

159、解释:人们总是自以为是,反过来又互相责难。

160、-38-

16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62、-47-

163、-36-

164、解释:、灾祸、残破、灭亡,这些东西都不是自己找上来的,而是惑乱所招致的。

165、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

166、②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167、败莫大于不自知。

168、解释:臣下言谈尽情,君主就会发怒。君主发怒,劝谏的人就危险。

169、这句名言劝学子们要珍惜读书时候的大好时光认真学习,否则长大后由于知识不够会后悔。现在不吃读书的苦,将来就会吃生活的苦。

170、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方悖。

171、解释:要知道一个物体是否平直,那么一定要用准绳量一量;想要知道一个物体是方还是圆,那就要用规矩来测一测。

172、-24-

173、解释: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善于相马的人;得到十把好剑,不如得到一个善于铸剑的人;得到千里土地,不如得到一个圣人。

174、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175、言极则怒,怒则说者危。

176、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177、解释:想要战胜对手必须先战胜自己,想要评价他人必须先正确评价自己,想要了解他人必须先了解自己。

178、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

179、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

180、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和劝学故事

181、-12-

182、-10-

183、-28-

184、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

185、摘自《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186、-41-

187、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乐;和乐以成顺。

188、-23-

189、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19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191、-27-

192、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193、解释:通达事理的人士,通晓死生之义。通晓死生之义,那么利害存亡就不能使之迷惑了。

194、解释:依照实际审察名称,以便求得真情,听到言论要考察其所行之事,不要让它们彼此悖逆。

195、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196、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197、解释:整个天下大乱,就没有安定的国家;整个国家都乱了,就没有安定的家庭;整个家庭都乱了,就没有安定的个人。

198、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

199、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矣。

200、井蛙不可与海鳗争,勇于拓展知识领域。

201、唯通乎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矣。

202、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203、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204、摘自《吕氏春秋·览·慎大览》

205、-42-

206、摘自《吕氏春秋·纪·季冬纪》

207、解释:物类相同的就互相招引,气味相同的就互相投合,声音相同的就互相应和。

20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209、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10、解释:执守根本的人是最尊贵的,最尊贵的人没有对手。

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和劝学故事

211、-46-

212、——《周易;乾;象》5、志不强者智不达。

213、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

21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苟子《劝学》

215、①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216、解释:善于学习的人,总是取别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217、勤奋乃成功之母,勤学是追求卓越的关键。

218、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

219、摘自《吕氏春秋·览·先识览》

22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21、-19-

222、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223、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