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名言俗语警句诗句来说明一个观点精选102句

时间:2024-11-30 03:44:27 优美文案

用名言俗语警句诗句来说明一个观点

1、好钢用在刀刃上;

2、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3、〔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4、说明方法

5、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6、(8)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7、对立在每一时刻都重新产生,又在每一时刻被消除。对立在每一时刻这样一再产生又一再消除,必定是一切运动的最后根据。

8、要领会高山,可立足低谷之渊;要看清低谷,则站在高山之上。——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

9、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的根源。

10、眉毛胡子一把抓;

11、多中有少,少中有多,甜中有酸,恶中有善。……长一分智慧也即长一分愚蠢,失中有得,得中有失。

12、打蛇要打七寸;

13、〔德〕黑格尔:《小逻辑·逻辑学》

14、一个铜板一定有两面。

1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俗语

16、(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7、说话要说到点子上,做事要抓重点、抓住关键,看文章要看主要观点;

18、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19、一切活的东西之所以区别僵死的东西,就是因为它本身本质包含着矛盾的本原。

20、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21、对立是存在物的本原。

22、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俗语

24、牵牛要牵牛鼻子;

25、(10)画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26、有光明就有阴影。

27、所有的事物由不同的对立面构成。

28、在一座森林里面你找不到两片完全彼此相同的树叶。

29、矛盾,一切辩证法的源泉。

30、(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用名言俗语警句诗句来说明一个观点

31、宋朝苏东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2、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33、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34、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3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6、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3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9、蕴含矛盾哲理的名言、古诗或俗语

40、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41、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42、生命在于矛盾,在于运动,一旦矛盾消除,运动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4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4、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45、〔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主义》

46、〔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哲学著作选集》

47、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4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9、一切辩证法的源泉。

50、〔意〕谚语,引自蒙田《随笔》

51、〔俄〕托尔斯泰,引自《托尔斯泰传》

52、(4)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53、团队管理要抓骨干。

54、修辞方法简说

55、(2)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5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5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俗语

58、就辩证法的固有性质而言,矛盾进展乃是一切事物的真实的平质,为支配一切事物和整个有限世界的法则。

59、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60、〔德〕马克思:《资本论》

用名言俗语警句诗句来说明一个观点

61、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62、常见的说明方法

63、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4、十个指头按跳蚤;

65、写作手法

66、本末倒置;

67、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68、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

69、(3)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70、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给你打开了一扇窗。

71、(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72、〔德〕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

73、〔德〕歌德:《浮士德》

74、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75、〔德〕黑格尔,引自《列宁回忆录》

76、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杜甫《夏夜叹》

77、(9)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78、(5)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79、矛盾推动生活前进,而活的矛盾要比人的理智对它的最初感觉更丰富、更多种多样、更富有内容。

80、丢了西瓜捡芝麻;

8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82、〔西〕埃切加赖:《伟大的牵线人》

83、〔德〕黑格尔:《逻辑学》

84、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85、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6、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87、修辞手法

88、〔德〕黑格尔:《大逻辑》

89、河有两岸,事有两面。——俗语

90、〔英〕博恩:《谚语手册》

用名言俗语警句诗句来说明一个观点

91、〔德〕尼古拉:《有学问的无知》

92、——苏轼

93、矛盾不单纯被认为仅仅是在这里、那里出现的不正常现象,而且是在其本质规定中的否定物,是一切自己运动的根本,而自己运动不过就是矛盾的表现。

9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95、——马克思

96、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9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98、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9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100、军事防御要把握重点方向;

101、每一枚徽章都有它的反面。

102、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