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仁爱的名言警句-集锦78句

时间:2024-11-30 00:53:29 优美文案

讲仁爱的名言警句

1、老吾及老及人之老,幼吾及幻以及人之幼。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爱生如已,教生如子,待生如友。——曾文琦

3、冤仇宜①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4、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作者:高尔基)

5、①宜:应当。

6、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艾迪生

7、《摩诃止观·卷五》,作者隋代智顗。《摩诃止见》是佛教天台宗的重要著述。

8、劝告人们要多为别人提供方便,可以饶恕人的地方就饶恕人。

9、你可曾想到,失去了爱,你的生活就离开了轨道。——法·拿破仑

10、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作者:朱熹)

11、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作者:司马迁)

12、《醒世恒言·卷五》,作者冯梦龙,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

13、悭①贪②不布施,是名常睡眠;修施济匮乏③,是名为觉悟。

14、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德不孤,必有邻

15、【出处】

16、仁为万善本,贪是诸恶根。——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17、【注释】

18、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作者:贝尔奈)

19、当一人言行不一致时,这就完全糟了,这会导向伪善。(作者:列宁)

20、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史记

21、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22、人而不仁,则道义息。——胡宏《胡子知言·修身》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那么道义也就无从谈起。他强调修德和遵循道义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2.仁为万善本,贪是诸恶根。——清·史襄哉《中华谚海》仁爱之心,是各种善事的本源;贪得无厌,是犯下各种罪恶的根由。

23、【赏析与启迪】

24、《别译杂阿含经·卷五》,佛教的一种译经。

25、②智慧: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7、【译文】

28、爱如果为利己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爱德门

29、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作者:韩愈)

30、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作者:纪伯伦)

讲仁爱的名言警句

3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2、博爱谓之仁。

33、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那么道义也就无从谈起。他强调修德和遵循道义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

34、仁爱之心,是各种善事的本源;贪得无厌,是犯下各种罪恶的根由。

35、我的仁爱经典语录是:人而不仁,则道义息。——胡宏《胡子知言·修身》

36、仁以厚下,俭以足用。(作者:司马光)

37、当仁,不让于师。

38、如果大家都存有一颗仁爱之心,遇到冲突时,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如果双方都有化解矛盾的诚意,仇冤就不会激化,彼此的谅解与宽容,会让友情在宽恕中升华。

39、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40、奉劝人行方便事①,得饶人处且饶人。

41、仁爱占上风时,新闻才得以变成爱情、真理和美德的传送工具。——威·柯珀

42、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起变成弱者。(作者:罗)

43、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怨应该设法化解,各自退一步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44、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作者:罗兰)

45、《醒世恒言·卷头诗》。

46、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4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48、大慈大悲的人不会失掉什么。——欧洲

49、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作者:冯梦龙)

50、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51、人非尧舜,谁能尽善。(作者:李白)

52、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作者:艾迪生)

53、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作者:韩非子)

54、①悭:吝啬,小气。②贪:贪婪,多欲而不知满足。③乏:缺乏。

55、爱人不以理,这是害人;恶人不以理,这是害己。——佚名

5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57、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爱当家,孩子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顺从大人。——培根

58、慈悲是智慧的源泉,智慧是慈悲的指南。

59、仁爱是一种上对下的一种爱,可以是母亲对孩子,也可以是君王对臣子。

60、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作者:)

讲仁爱的名言警句

61、慈悲①即智慧②,智慧即慈悲。

62、放于利而行,多怨。

63、【原文】

6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66、吝啬、贪婪而不去布施,这就叫做不觉醒;去布施,去救助那身处匮乏之中的生灵,这就叫做觉悟者。

67、刚、毅、木、讷近仁。

68、①慈悲:佛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自己的本分。

69、现实生活中,常有人只顾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追名逐利,却泯灭了对他人的仁爱之心,这类所谓的“聪明人”,远远达不到智慧的境界,有时甚至会上演“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闹剧。耍小聪明的人,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有大智慧的人,洞若观火,凡事都比他人游刃有余。

70、仁者爱人。

71、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作者:)

72、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罗素

73、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忙,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作者:狄更斯)

74、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作者:纪伯伦)

75、所以,一个人立身处世,光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一颗慈悲之心。

76、①方便事:给人帮助之事。

77、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孟子·尽心上》。聪明人没有什么是不知道的,但眼下的事是最紧迫的;仁爱的人没有什么是不爱的,但爱护贤人是最紧要的。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知:同“智”。明智的人内心不惑乱,仁爱的人内心不忧虑,勇敢的人内心和行事不恐惧。“智、仁、勇”是孔子要求君子具有的三种美德和境界。孔子认为一个达到了“智、仁、勇”境界的人,就可以做到不惑、不忧、不惧了。

78、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系辞上》。仁爱的人从他的角度出发,把它叫做仁;睿智的人从他的角度出发,把它叫做智。6.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有仁爱之心的人爱别人,有礼貌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