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有出处译文
1、(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译文】: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的才叫强者。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着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3、(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
6、意思说室内悬挂有惠崇的山水画,室内的人有文与可所画竹子的文雅风流。
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第二十二章)
9、德:德行。亲:更新。
10、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见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鲁迅
11、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敲打。——鲁迅
12、用秕谷来养青年,是决不会壮大的,将来的成就,且要更渺小。——鲁迅
13、Thefinestthingsintheworldarenotdurable.Therosycloudseasilydisperseandthecoloredglassisfragile.
14、(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5、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第六章)
16、杨绛,本名杨季康,中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以下是一些杨绛的名言名句及其译文:
1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第二十章)
18、一、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19、译文: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20、语出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后人看待今天的人和事,也和我们现在看待过去的人事物是一样的。三、兰亭花无序,此后莫相离。
21、道:宗旨,纲领。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
22、曾说:“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这个学问太深了,但曾国藩以相人识人,以识人用人出名,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间召集的幕僚达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知人之明达到尽致。曾国藩在日记里写:“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所以当领导的要学点相人术。
23、《大学》中的经典句子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4、译文:做事要勤奋地学习,细心的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还要踏实地去饯行。
25、(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6、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鲁迅
27、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28、【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
29、七、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畅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30、《中庸》
名言警句有出处译文
31、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
32、正:端正。致:推极,获取。
33、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鲁迅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5、【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36、孟子的名言警句
37、王羲之:分间布白,远近宜均。
38、曾说:“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人一生中有五类影响你命运的人,依次是父母、老师、朋友、领导、配偶。如果他们都能冠以一个“好”字,那将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39、这句话的大意是:真正喜欢书法并认真去练习的人两个月就能看到成绩。而既有天赋又有毅力的人。
40、(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41、【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42、四、怏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43、“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将饮茶》
44、《大学》
45、“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46、“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走到人生边上》
47、三、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48、译成现在的大致意思:山阴县张先生你好: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上次的聚会我没能去,心里很郁闷。你家送信的人说不能在我这里多停留,要赶快回去
4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0、【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51、[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52、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由此再推到这段话的前部分,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
53、[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果:坚决。
54、王羲之: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
55、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56、王羲之: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57、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鲁迅
58、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59、【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60、二、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名言警句有出处译文
61、六、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成;天性灵者,百日即知其本。
62、王羲之:字之形势不宜上阔下狭,如此则重轻不相称也。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
63、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64、齐:管理。修:修养。
65、(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6、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67、意思是说,不好意思,只送三百枚橘子,因为还未到霜降,就没多采。
68、(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9、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70、译文: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7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
7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3、“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隐身衣》
74、经典名言及意思
75、(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6、【赏析】治国、齐家、平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题。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
77、【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78、(5)其进锐者,其退速。
7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8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二章)
81、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
82、Afterdifferentdegreesofexercise,apersonwillgaindifferentdegreesofself-cultivationandeffectiveness.Justlikespices,themoretheyarecrushedandground,thestrongerthefragrancewillbe.
83、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84、八、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85、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86、【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87、【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88、“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们仨》
89、[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90、曾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古来才人,有成有不成,所争每在疏密二字。”不用解释了吧,疏密太重要了,还有就是识重于才。
名言警句有出处译文
91、[解读]凡事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做过了头和不足都是不好的。凡事都需要掌握分寸,真理再往前跨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92、“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杨绛语录》
93、译文: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
94、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
95、天空晴朗,微风和煦,抬头看天地的广阔,俯身体会万物种类之全,可以开阔视野,陶冶视听情操。真实值得开心的事。
96、Iwouldnotcontendswithanyone,andIwouldnotdeemitworthwhiletocontendwithanyone.Asimplelifeandanoblesoularethehighestrealmoflife.
97、【赏析】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98、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99、Yourproblemliesmainlyinreadingtoolittleandthinkingtoomuch.
100、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汉•贾谊《新书•容经》
10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102、《大学》中的经典名句
103、Onlythosewhoareinahumblepositionhavethebestopportunitytoseethetruthoftheworldandhumanfeelings.
104、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
105、[解读]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为、行,就是实际行动。有了实际行动,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没有实际行动,容易的事情也办不成。
106、鲁迅名人名言
107、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鲁迅
108、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
109、青年应当天真烂漫。——鲁迅
110、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
111、【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
112、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地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
11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14、意惬神旷,陶然自乐,忘记了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115、【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16、译文: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是能够充分实现自己天性的人;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天性,就能够充分实现他人的天性;能够帮助别人充分实现天性就能充分实现万物的天性;能够让万物充分实现天性,就可以赞助天地化育为物;可以赞助天地化育为物,就可以跟天和地并列为三了。
117、出自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意:这里指字的形体、结构、笔画搭配等。笔:这里指下笔书写。作字:写字。这两句大意是:在动笔书写之前,要先对所写的字的形体结构偃仰横直等等有充分的考虑,然后再下笔书写。
118、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
119、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
120、【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名言警句有出处译文
121、五、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
122、一个人的生命是可宝贵的,但一代的真理更可宝贵,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这死是值得的。——鲁迅
123、定,心志的定向。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124、译文: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125、译文:上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叫做性,依照本性去作事叫做道,修道的方法就是教化。
126、名言加含义
127、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