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德行的名言警句优选汇总89句

时间:2024-11-29 02:22:01 优美文案

论语中关于德行的名言警句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2、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3、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就应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4、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

7、《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9、——《论语•里仁》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北齐•刘昼《刘子•大质》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为善则预,为恶则去。

11、——《论语•为政》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4、——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

15、——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6、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17、——宋•苏轼《留侯论》涅于混浊而不缁。——宋•苏辙《冯京加恩制》不以私爱害公义。

18、《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宋•欧阳修《纵囚论》廉耻,士君子之大节。——宋•欧阳修《廉耻说》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20、——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姣鸾百年长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寸寸山河寸寸金。

21、《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2、《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3、——《礼记•檀弓下》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至诚则金石为开。

24、——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唐•王勃《上刘右相书》士穷乃见节义。

25、——《吕氏春秋•季冬纪》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不食嗟来之食。

2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27、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2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唐•刘禹锡《司空奚公神道碑》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

3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论语中关于德行的名言警句

31、《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2、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33、——唐•韩愈《与卫中行书》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34、《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5、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则不侮。——论语

36、《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9、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

40、——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1、《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主要记录了孔子与他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此作主要为语录体,集中表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等。

42、为人粗暴意味着忘却自己的尊严。

43、《论语·子罕》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4、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45、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4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

47、宋•卢梅坡《雪梅》

48、个人感觉《论语》中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内在修养。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诸己’,有什么问题小人总是从别人的角度找原因,而君子是从自己的角度找原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做任何事君子是看符不符合道义,而小人看的是不是有利可。

49、——《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私仇不及公。

50、——《论语•子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德不孤,必有邻。

51、希望对你有帮助?

52、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已经用尽我的才力,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的面前,我想再追从上去,但总感到无路可追从上去。”《论语·子罕第九》原形容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

5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的美德。

5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文:颜渊喟然叹道:“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钻研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忽然间又像在后面。

55、《三国志》

5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57、《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8、尊人立莫坐,赐坐莫背人。蹲坐无方便,席上被人嗔。“又”尊人与酒吃,即把莫推辞。性少由方便,圆融莫遣之。——唐·王梵志

59、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人之初性本善。

60、礼貌之风为每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

论语中关于德行的名言警句

6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62、关于论述道德的古文

63、《论语学而篇》中。

64、《论语十二章》中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主要有这样一些,“人不知而不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其中人不知而不愠,一日三省吾,是较高的道德修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的其实是道德底线,咱们应当做到.

6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66、——宋•王安石《命解》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宋•欧阳修《与颜直讲》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6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8、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69、——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研人《痛史》第十回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70、有关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71、——宋•苏辙《论侯称少欠酒课以抵当子利充填札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72、——《左传•哀公五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7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74、——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宋•苏洵《心术》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75、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俄。赫尔岑

7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7、——《孟子•梁惠王下》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有德不可敌。

7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9、——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80、夫子循着次序一步步诱导我;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

81、——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立身一败,万事瓦裂。——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火不侵玉。

82、——宋•欧阳修《魏公卿上尊号表》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宋•欧阳修《上高司谏书》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宋•欧阳修《祭丁学士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3、——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不畏义死,不荣幸生。——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名声之善恶存乎人。

84、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85、淮南子:"名与道不两明.人受名,则道不用;道胜人,则名息矣.道与人竞长,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则危不远矣.故世有盛名,则衰之日至矣.欲尸名者,必为善;欲为善者,必生事.事生,则释公而就私,背数而任已.欲见誉于为善,而立名于为质,则治不修故,而事不须时.治不修故,则多责;事不须时,则无功.责多功鲜,无以塞之,则妄发而邀当,妄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事之败也,不足以敝身.故重为善若重为非,而几于道矣."

86、——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

87、——宋•杨《庸言》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88、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89、在章经文中,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诗经》中的话,其含义是:要象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后抛光,最后成品。这句经文所说的就是工匠精神,虽然是用来比喻人的道德修养的,但原意是工匠精神。仅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