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姬姓,以人名为姓氏。传说禹为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亦称大禹、夏禹、戎禹。他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曾奉命治理洪水。拒后人记载,他领导人民疏通河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在持续三十年的治水过程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后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他继位担任部落联盟领袖。禹的后代子孙就以祖上的名字命氏,称禹氏。
2、禹父亲鲧,鲧的父亲颛顼,颛顼父亲昌意,昌意父亲黄帝。读音:zhuānxū。
3、叫姒鲧。
4、大禹的父亲叫姒鲧。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5、大禹的父亲叫鲧。鲧(gǔn,公元前?年-公元前2029年),姓姬,字熙。是黄帝的六世孙、昌意的五世孙、颛顼的四世孙、夏禹之父、夏启的祖父。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
6、禹的父亲名字叫鲧[gǔn]。鲧相传时颛顼的五世孙,尧时洪水泛滥,受四岳推荐治水,用筑堤堵水之法。历时九年未能彻底平息洪水灾祸,最后被帝舜治罪而死。鲧死后,众人推举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用疏通河道的方法,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后来帝舜把天子位禅让给禹。
7、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8、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禹氏,主要分布在中国陕西省安康市的恒口地区。
9、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
10、大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
11、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的首领,曾经治理洪水长达九年,用在岸边设置河堤的障水法,缓解了中原泛滥的洪水,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劳苦功高。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彻底平息洪水灾祸,因此有了大禹治水。
12、源于姒姓,出自远古“三皇”之一的帝王大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传说禹为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历史上“三皇”之一,亦称大禹、夏禹、戎禹。大禹的父亲叫鲧,是黄帝的孙子之一,主要职责是治疗水患。但是,鲧即使在死后也没有放弃帮助人类的志愿,他留下了大禹。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坚持不懈地治理水患,他采用排、疏的方法,大禹终于将洪水制服了,人们拥戴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了他们的王。启,后来就是中国上古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开国之君夏启。传说,夏启推翻了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开启了家天下的历史。夏启特别喜好音乐,曾上天偷取了天帝享用欣赏的乐章回到人间,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古乐“九辩”和“九歌”。后来,楚国著名诗人屈原就是用这些音乐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大禹还有一个小儿子叫罕,封姓为余,成为后世余氏始祖。大禹因治水有功,被舜帝选为继承人。舜帝死后,他继位担任夏部落联盟的领袖。禹yǔ)姓: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13、大禹的父亲
14、大禹的儿子叫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
15、源于姒姓,出自远古“三皇”之一的帝王大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16、大禹的原名叫姒文命。
17、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8、禹与益、后稷遵照舜治水的命令,把洪泛区分为若干责任区,命令当地诸侯百官征集民夫整治水土。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堵为疏。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都不敢入,错过了自己孩子启的出生,但终于把洪水驯服了。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伟大的禹)。
19、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本名姒文命,别名禹、大禹、夏禹、帝禹、神禹、夏后禹。
20、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后人称为夏禹,成为上古时代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奠定夏朝,后人尊称为大禹。
21、大禹的父亲叫作鲧。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22、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在诸侯的拥戴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
23、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另一说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因治理滔天洪水而广受世人传颂。
24、禹(yǔ)姓: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25、大禹的父亲是鲧,因治水采用堵的办法失败,被杀。大禹接替他父亲开始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儿子启,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他是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
26、大禹的父亲叫衮,他儿子叫启。
27、大禹的父亲叫姒鲧。
28、颛顼,念zhuānxū,(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生子虞幕是虞舜的五世祖。后来的夏国、楚国都是他的子孙。
29、大禹的全名应该是:姒文命
30、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以阳城为都城(另有说都城是平阳或安邑或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又划定中国版为九州。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现仍存禹庙、禹陵、禹祠。
31、“鲧[gǔn]”
32、禹姓的由来,禹姓源出有:
33、尧帝时,中原洪水泛滥成灾。尧命令禹的父亲鲧治水,鲧用障水法治水,就是在岸边加高河堤,但洪水水位也同时抬高。禹亲眼看到,父亲治水九年无济于事,最终被杀于羽山。后来,禹被任命为司空,继续负责治水。
34、颛顼生于若水之野(蜀地),实处空桑。因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高阳镇)。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号“高阳氏”。颛顼成为天下共主后,始都穷桑,又迁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后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
35、一说因鲧与尧之子丹朱、舜争部落联盟共主之位失败而被尧流放至羽山;一说是“尧令祝融杀鲧于羽山”,总之,鲧葬身于羽山,是一个悲剧色彩浓厚的治水英雄。
36、鲧[gǔn],又作鮌、骨系(合字)。夏禹之父,相传为颛顼之子(一说颛顼五世孙),字熙。居于崇(今河南嵩山一带),称有崇氏,又称崇伯。中国汉族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人物。姒姓,有崇部落首领,史称“崇伯鲧”。
37、禹,姓姒,名文命,史称大禹,他是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之君,因此又称夏禹。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禹不仅治理了祸害已久的洪灾,发展农业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还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式的社会形态,开创了国家这一全新的社会政治形态。
38、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
39、源于妘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附庸国鄅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40、滚的意思大禹的父亲叫鲧(音:滚)鲧,(公元前?年-公元前2029年)。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人物。姓姬,字熙。是黄帝的曾孙、昌意的孙子、颛顼的儿子、大禹之父、夏启的祖父。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