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名言警句报效国家【优选73句】

时间:2024-11-27 17:35:28 优美文案

岳飞名言警句报效国家

1、岳飞小的时候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并且喜欢看《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对这两部兵法研究非常深入,这为以后岳家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岳飞卓越的军事才能很快便在战斗中崭露头角,成为人尽皆知的名将。

3、精忠报国,民族英雄,善于治军,爱民如子

4、岳飞年轻的时候,正值金国大规模入侵宋朝之时,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仇怨金国,深入骨髓”,于是岳飞毅然投军抗金。

5、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他报效国家,从军之前,母亲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不忘母训,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6、靖康元年十二月,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就任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元帅府下编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为刘浩,当时岳飞在刘浩军下听令。

7、按宋钦宗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速赶往东京汴梁,解京师之围。

8、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9、精忠报国狼?烟起,……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

10、反义词:卖国求荣。

11、岳飞(1103年3月24日(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1142年1月27日(绍兴十一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南宋将领、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27日,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为朝廷杀害。后平反昭雪,追谥武穆、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

12、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共同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凭借其卓越的领兵打仗能力给金兵造成了巨大损失,为百姓所称赞。

13、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的热烈欢迎。

14、答:精忠报国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典故之一,没有最后一句话。

15、绍兴十年,金国撕毁和议,开始大举进攻宋朝。宋朝派出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出师迎击。

16、同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军1500精骑发生激战并且获得大胜。

17、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18、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19、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20、岳飞作战有勇有谋,数败金兵,声威大振。

21、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22、岳飞16字介绍语:南宋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字,鹏举。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主要成就:收复建康,襄阳六郡,商州,平定曹成,张用等游寇势力。

23、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24、建炎元年九月,张所命岳飞加入王彦部,北上抗金。

25、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7、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河南府、汝州等十余座州郡,中原流失之地几乎全被岳家军所收复,并且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军心动摇,连夜从开封撤逃。

28、绍兴十一年,岳飞以“谋反”的身份被关进临安大理寺。

29、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30、不久之后,刘浩引大部队前来,金军全线败退。

岳飞名言警句报效国家

31、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并上书建议宋高宗趁金兵收兵之时攻击金兵。

32、岳飞不忘母训,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33、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34、在岳飞奉命带领300铁骑,前往侦察任务途中,岳飞的部队与金军相遇,在岳飞的指挥下宋军大败金兵。

35、在班师和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还是忍痛班师,回到临安。

36、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37、精忠报国出自岳飞,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

38、刚到临安的岳飞,便遭到秦桧、张俊等人的陷害。

39、近义词:尽忠报国。

40、之后岳飞知道自己与刘豫有隙,所以便转为跟随宗泽抗金,并且官复原职。

41、“岳家军“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当岳飞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45里,眼看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自己王位不保;又怕岳家军强大起来,成为自己政权的威胁,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挥泪退兵时,中原人民拦住军马,哭声充满了原野。

42、一直被大家赞扬,岳飞每战必胜,立功无数,名闻大江南北。岳飞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遵守纪律,宁可忍住饥饿,不敢打扰人民,留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美名,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43、精忠报国。

44、绍兴十一年,秦桧以“其事莫须有”(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的罪名将岳飞治罪,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即猛击胸肋)而死。但是在民间的传说中,关于岳飞之死另有两种版本,分别是岳飞被“赐毒酒”而死和被吊死,时年39岁。岳飞被诬害后,金国人举国喝酒庆祝,而宋朝的有志之士无不痛心疾首。岳飞作为宋代抗金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人民的敬佩。

45、精忠报国,武艺高强,爱兵如子,有勇有谋。

46、靖康二年四月,金国灭掉北宋并且掳走了当时担任皇帝的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皇家宗室。五月,赵构在南京继位,号称宋高宗,史称南宋。赵构继位初期,主张收复失地,启用了大批主战将领,其中就有岳飞。

47、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得知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因此遭到了秦桧的痛恨。

48、岳飞,南宋著名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死后20年,高宗禅位,孝宗为他平反,追封为鄂王。被后世称为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49、磨砺以须,俟他日精忠报国;蹉跎岁月,问何时养育国民。

50、成语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51、很快,宋军在东、西两线均取得对金大胜,失地相继收回。

52、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下令大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接受爵赏和封赐。

53、岳飞的十六个字是:精忠报国,民族英雄,善于治军,爱民如子。岳飞生于1103年一个农家,20岁入伍,母亲鼓励他报效国家,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成为一代名将智勇才艺,民族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54、岳飞统率的部队被称为“岳家军”,岳家军将士个个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再强的敌人也不能使岳家军阵容动摇。

55、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56、精忠报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时期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的典故。它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57、精忠报国,民族英雄!文武双全,世界罕见!

58、以上是精忠报国全文,最后一句是: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59、精忠报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时期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的典故。它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这句话是岳飞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典故之一,常用以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60、岳飞背上刻着四个字:精忠报国,传说当初是岳飞母亲亲手刺在岳飞背上,想让他记住国家仇恨,立志报效祖国。

岳飞名言警句报效国家

61、死而后已。

62、岳飞每战必胜,立功无数,名闻大江南北。岳飞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遵守纪律,宁可忍住饥饿,不敢打扰人民,留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美名。百姓们为了感谢岳飞的功德,建了岳飞祠,并塑了他的像放在祠内,早晚礼拜。

63、从12世纪20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

64、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65、他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

66、岳飞是南宋名将。

67、精忠报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爱国爱民,为祖国和人民服务,都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力量。从古到今,中国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从不畏强权,精忠报国的故事从古至今名刻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心里。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善良和热爱和平,珍惜和平。

68、精忠报国的意思是竭尽忠心,报效国家。

69、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70、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他精通韬略,也精于骑射,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所传诵。

71、精忠报国是岳飞母亲给他刺的字。

72、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

73、语法:联合式;一般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能够学到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