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昏君-集锦21句

时间:2024-09-09 05:16:52 优美文案

1、庸君,昏君,暴君不是!

2、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得知以下三点:

3、明君是圣明的君主帝王!

4、举个例子,宋徽宗是个昏君这是公认的,但是皇帝都向康熙、雍正那样勤勉,要宰相干什么?但宋徽宗的提倡、实践,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文人书画的品位、档次,也收集了不少前朝的文物,这是文化方面的巨大贡献。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正确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6、其二:鲁庄公懂得人心的重要。

7、明君则痛恨庸君,昏君,暴君

8、(一)、鲁庄公重视与手下的关系。有钱财宝物不独享,而是分给手下大臣和武将。一个好的国君,他所统治的地盘一定是要人心上下团结的。这首先就要从领导集团做起,如果国君吝惜财物,不肯奖赏他人,自己的臣子也不会服从自己。能得到自己属下的“心”,才能使国家稳定,属下也会尽心尽力辅佐君主。

9、不是昏君,因为:

10、公元前684年,齐强鲁弱。齐国攻打鲁国,国难当头,鲁庄公没有软弱屈服于外来强势,而是主动打击侵略者。这一点证明鲁庄公有胆有识,并非无能之人。

11、(二)、鲁庄公非常讲究诚信。祭祀神灵时,祭品数目不虚报,在对待曹刿尖锐的问题面前如实回答。这些都可以可以体现出鲁庄公的诚心。无“信”者,失天下,有“信”者,得人心。一个国君若在对待本国事情的时候讲信用,这样他的属下和人民才会信任他,支持他。

12、不过他没搞清楚国家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13、但暴君往往是庸君,昏君。

14、其三:鲁庄公知人善任,能听取他人建议。

15、看怎么理解,站在统治者的地位看昏君的所作所为也是有道理的,站在平民的立场他才昏庸。

16、庸君,昏君,的程度没有暴君恶劣!

17、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大致看出鲁庄公的为人:不吝惜私人财产,能使君臣和睦,讲诚信,取信于民,深得民心。这足以证明鲁庄公不是无谋国君,他有能力治理好一个国家。

18、我们可以从文中得知,曹刿是一介平民,鲁庄公是一国国君,两人身份天差地别。鲁庄公若想杀死曹刿,就如同杀死一只小虫般简单。但是鲁庄公有没有因此就摆出国君的架子,对于曹刿的建议不理不睬甚至轻视曹刿呢?显然没有。相反,战前虚心的请教曹刿,战中及时听取曹刿正确的建议,战后耐心询问曹刿胜利的原因,总结战胜的经验。这些无不体现出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纳谏。一个国君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手下的人才“优劣得所”,让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通篇来看,若说曹刿是匹“千里马”,那么鲁庄公显然就是那伯乐,可见他并非无知之人

19、(三)、鲁庄公知道民心的重要。一个掌握生杀大权的国君能够做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实属难得可贵。他能把案件处理得合情合理,人民才能够服从他,归顺他。连鄙夷“肉食者”的曹刿也用“忠之属也”赞美他,可见鲁庄公重视民心,也深得民心。

20、其一:鲁庄公敢于迎战强敌齐国。

21、原因是他能做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战场上用人不疑,能听取正确的意见,不懂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