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荷兰有“风车之国”的美誉。
2、在这个句子中,“他”这个人使用了单引号,而“非常聪明”和“让人感到惊讶的话”使用了双引号。这是因为“非常聪明”是对“他”的描述,而“让人感到惊讶的话”是引述“他”说的话。
3、双引号的用法有,用于引语,如,他高兴地说:“今天考试考得不错”。
4、)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5、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先总介绍紫禁城有四座城门,然后分述分别是哪四座城门,会在总述的后面用上冒号。
6、冒号 冒号: 1、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2、表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冒号〔:〕:用在提示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运用冒号时要注意其提示范围。冒号提示的内容的末尾用句号。如果一个句号前的内容不全是冒号提示的,则这个冒号用得不正确。如:这种惊人产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没有特别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号。如:他表示:一定要来参加会议。(冒号应该删去) 比赛的结果出人预料:老年队竟打败了青年队。(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在句子万分内部,不能用冒号。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句中不能用冒号,应删去。) “某某说”、“某某想”等后边常用冒号。但有时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如果“某某说”是在所有引文的后边,“说”后用句号。 引号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 引号是一种很重要的标点符号,它包括起引号(用“表示)和引回号(用”表示)两部分。 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1)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①“先喂饱你!” 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 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③ 说明:例1)是说话人在前,说话在后的情形,例2)是说话人在中间,此前此后都是他说的话的情形,例3)是说话人在后面,前面是他所说的话。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 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 4)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由4)、5)、6)我们可以看出,跟引回号在一起的句号或逗号,都要放到引回号之后。如此相对照,直接引用是完整地明引某人原文,句号或逗号等打在引回号之前。 一般地说,起引号跟引回号要成对用,但也有例外,即一段接一段地直接引用时,中间段落只在段首用起引号,该段段尾却不用引回号。例如某人说了五段话,则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要用起引号,第一、二、三、四段段尾却不用回引号,回引号只用在第五段末。另外,引号里面又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7)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 引号除了引用外,还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 8)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9)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另外,引号还有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例如: 10)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例10中的引号,表明秩序是不合理,文明是自我标榜,其实一点也不文明,用的是反话正说,具有嘲笑的客观效果。 引号总结:1:表示引用的部分。 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5: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7、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
8、引号: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9、特定称谓(别称、昵称)
10、直接引用(引用他人的话)
11、特指,引用,借用,说的话,特定称谓
12、用于着重强调,如,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13、强调突出(着重论述对象,加强)
14、冒号引号有三种用法。
15、当双引号和单引号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时,通常是因为引用的内容中包含了引号。这种情况在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例如在引用对话或引用其他文献时。
16、这样的“聪明”还是少一点好。
17、表示提起下文
18、说在双引号前用冒号,说在中间后面用逗号,说在引用最后用句号
19、)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①:“先喂饱你!”
20、格式: ××说:“…………”
21、)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22、我们班有四名同学获奖:小米、小明、小红、小李。
23、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记住了。
24、冒号:运用冒号时要注意其提示范围。冒号提示的内容的末尾用句号。如果一个句号前的内容不全是冒号提示的,则这个冒号用得不正确。
25、"他"这个人非常聪明,但他经常说出一些让人感到惊讶的话。
26、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27、用于特定称谓,如,中国女足勇夺亚洲杯冠军,被誉为“铿锵玫瑰”。
28、冒号双引号在日常的用法主要用于对特别词语和段落的标记。
29、以下是一个包含双引号和单引号的句子示例:
30、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31、说明:例1)是说话人在前,说话在后的情形,例2)是说话人在中间,此前此后都是他说的话的情形,例3)是说话人在后面,前面是他所说的话。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
32、例: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
33、表示解释或说明时间:上午八时。3表示总结上文:
34、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35、提示语在中间。格式:”…………”××说,“………….”
36、表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37、例:你这个白说成黑的人可真“了不起”!
38、)“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
39、第二种用法是,用于提示语之中,也就是前面是说的话,用引号引上,中间用某某说,在后面再用引号接着说。
40、在具体书写时,如果有特别需要标记的,可以利用冒号作为指引,双引号在段落前后方标记,这样是标准用法
41、例子: 小明跑过来大声说:“妈妈,这是我送您的母亲节礼物,祝您节日快乐。”
42、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如“同志们”这一称谓语后的冒号,引出后面现在开会了。
43、表示需要着重记述的对象(强调)写文章要做到“有序”
44、)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45、冒号的用法:
46、特殊含义(原词有了新的含义)
47、第一种用法是,用在某某说的后面,也就是提示语之前,比如,妈妈说,后面加冒号引号。
48、一、冒号引号的用法
49、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双引号和单引号的使用可能会引发一些歧义。因此,在写作或编辑时,应该仔细考虑引号的使用,以确保句子的清晰和准确。
50、讽刺、否定(反语)
51、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冒号的用法一句话的意思解释,谁讲的话,停顿时用
52、提示语在前。
53、引号的用法:
54、引号的用法: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55、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
56、用在提示词后边,表示引出具体内容:例如“指出”后引出的下文是一串句子,引出的下文完成,要用句号。
57、例: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58、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59、表示特殊含义
60、用于特殊含义,如,美国自称“人权卫士”,实际上践踏人权。
61、)“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道。③
62、第三种用法是,提示语在后面,前面是说的话,用引号引上,最后是某某说。
63、“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语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