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2、习俗是: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
3、吃重阳糕
4、佩戴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5、重阳节的风俗之三,赏菊。
6、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7、饮菊花酒
8、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愿中华儿女健康快乐,生活在幸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环境里。
9、重阳节古往今来是登高望远,和赏菊的意思吧,祈福丰收,现在都是晚辈给老年人祈福吧,以前父母在世的时候,都是给父母买喜欢的吃的,和送一些父母喜欢的物品,现在自己也老了孩子们把重阳节称作老人节来过。
10、另一种说法是重阳节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个神仙故事,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每到九月初九日就出来作恶,造成百姓死伤无数。有一个青年叫恒景,他练成了降妖剑术,在九月初九日回到家乡与瘟魔展开激战,最终用宝剑斩断了瘟魔的头颅,将其尸体埋在山上。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恒景真人和避免瘟魔复活,在每年九月初九日登高远离水边,并举行各种活动。
11、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
12、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也叫登高节。登高望远思念家乡思念亲人。重阳节也叫老人节九九重阳节也叫重九节,有喝菊花酒的习俗庆祝重阳节的习俗各地各有不同,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遍插茱萸,登高望远,出游赏景九月气候凉爽踏秋也能看到独特的秋景。
13、此外,重阳节还有赏秋、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传统习俗。在民间,还有一些地方有吃蟹的习俗。
14、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在民俗观念中九九寓意为长久、长寿之意,这一天寄托了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所以也称为老人节。自古以来,重阳节这天老年人一般会通过登高、饮菊花酒等方式祈祷长寿。
15、习俗是登高插茱萸
16、饮菊花酒: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17、重阳节的风俗之二,登高。
18、重阳节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这三大习俗。
19、重阳节菊花盛开,据传有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20、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农业文明传承了数千年,极其重视祖先流传的经验和教训。古人就通过节日祭祖的形式,表达怀念祖先、不忘根本和尊敬先辈的无限情感。
21、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有登高的习俗。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22、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的目的。
23、重阳节起源于古代,具体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重阳节源自《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古人在九月初九祭祀天地、祖先和神灵,以求得平安和福运。
24、吃重阳糕: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
25、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26、拜神祭祖
27、并大家一起聚一聚!
28、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29、一年里大家为事业奋斗
30、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
31、重阳时节,菊花绽放,人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每年的重阳节,各地都会举办菊花展,各色菊花竞相绽放、花团锦簇,把世界装点的犹如仙境一般,令人流连忘返。
32、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33、有的地方在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放儿女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34、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糕上还要插五色小彩旗,糕上印两只羊,取“重阳”的意思。
35、赏菊:重阳节正值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菊花观赏是节日的重要内容。
36、回农村看家里老人与小孩
37、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年纪轻轻大多数是去登高,插茱萸等等,老年人的跳舞啦,聚会啦,等等集体活动,大家快快乐乐的
38、饮宴祈寿
39、在古代,民间有在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40、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41、首先是登高,这是为了避灾健身,可以登高山或登高塔。其次是祭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但气氛轻松愉悦,不会过于悲伤。
42、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项。
43、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4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九重阳节,在古代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古人一般会和亲朋好友聚会、饮酒、赏菊,出外郊游、登高、采摘茱萸等香草辟邪祈福,有些地方会有祭祖的风俗。现代人对重阳节好像不那么重视了。
45、还有的地方,祝寿回礼就要送糕,也取了高寿和步步高之意。
46、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时,通过聊聊数字,传递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把重阳节登高等风俗推向了一个新的文化高潮,给节日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47、还有敬老,重阳节也是中国老人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48、对重阳节的咏叹,尤以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人广泛知晓,且饱含思念深情,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9、重阳节每个地区的习俗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全家围坐在院子里聚餐喝酒庆祝丰收。有的地方拜祖感恩。还有的地方到田间祭拜上天大地,祈祷来年丰收。近些年来大部分地区是把老年人请过来,举办各种有趣活动,为老年人赠送礼物。子女在九月九之前为老人买吃的,穿的孝敬老人。
50、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
51、来历是: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52、簪菊花: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53、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佩戴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1、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秋天到了,冷空气南下,雨水减少,天气晴朗。金秋九月,秋高气爽,气温既不寒冷,也是炎热,正好适合出游。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百病的目的。
54、登高: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
55、重阳节的风俗之一,祭祖。
56、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57、登高: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登高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
58、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为重阳节,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59、九月九日重阳节老人节登高插茱萸
60、重阳节,正值中秋时节,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最适合登高望远,舒心开怀。自古以来,人们在重阳节就有登高风俗和传统,故也称登高节。古代文人对重阳节登高的赞美和感怀,情有独钟。
61、重阳节的习俗有:晒秋,放纸鸢,登高,吃重阳糕,祭祖,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羊肉面,归宁父母等。
62、插茱萸:古人认为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佩带茱萸或佩带香袋,以及插在头上的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