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2、【正话反说诗句】“反者道之动”也意味着事物往往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有时候正的会变成反的,对的会变成错的,“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过这些变化通常都是“物极”才会“必反”,“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4、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5、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7、你可以夸一个人“很聪明”,但如果表扬一个人“精明”便要十分小心,分分钟会理解成讽刺该人工于算计,爱算小账,不肯吃亏爱占便宜。
8、正话反说词语大全狗咬我——我咬狗马拉车——车拉马斗鸡山——山鸡斗我坚强——强坚我我吃菜——菜吃我
9、“苟利”二句:郑国大夫子产改革军赋,受到时人的诽谤,子产日:“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见《左传·昭公四年》)诗语本此。
10、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陆游诗句)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是色荏内厉的。
11、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
12、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13、点评:“人定胜天”指的是人可以了解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来做事,而不是人可以战胜或者破坏自然,这样正确理解的话,就可以和“天意难违”统一起来了。
14、卖炭翁作者: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5、百闻不如一见:就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不分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
16、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17、“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的表面意思是忘却那些古人诗,和别人一样,做到对相思不屑一顾。如果配上语境,应该是正话反说,意思是最难忘的是古人诗,最在意的是相思。
18、张家长李家短短家李长家张
19、寒风晓日映沙滩滩沙映日晓风寒
20、点评:“胳膊拧不过大腿”是在双方力量对比不变的情况下,而“愚公”有他的子子孙孙做强大后盾,所以他敢于“移山”
21、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22、所谓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就是指说出来的话,表面上是一个意思,实际目的却是另一个意思,两层意思完全相反。换句话说,就是表面上看是在表扬,实际上却是在批评。或者看起来像批评,实际上却是在表扬。这就是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比如:下属给领导提意见,说“领导太不注意合理使用时间,经常加班加点”,“领导太不注意身体了,只顾工作而不参加体育锻炼”,“领导只关心下面的人,而不知道关心自己”,这些话,明里看是意见,其实都是对领导的表扬。
23、安报竹滩沙映日日映沙滩竹报安
24、后来为了生计,罗隐不得不四处漂泊。有一次他来到江东,得到了钱镠的礼遇,于是他暂时安居于江南。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诗人就开始思念长安,仍然怀有建功立业的梦想。
25、不试图去解决问题,而是去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让对方开心,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方向是女人需要逗开心和安心,把讲道理的话变成女人爱听的情意绵绵的话;不要和老公辩对错,永远都是老公对,把说服的话变成崇拜老公的话,男人需要得到尊重。
26、再后来「春又来看红豆开」,红豆象征相思,又看红豆开,明明还是很在乎。
27、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
28、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29、很多男人在和太太发生冲突时恨不得离婚,但当老婆主动提出“换老婆”时,男人们就会清醒“换老婆”是不现实的,老婆就只能这样了,还是自己降低要求吧。
30、举例三:和上面同样的场景,阿兰可以说:“你对老婆这么不满意,不如你换一个老婆怎么样,免得我这么差劲的妈妈,耽误了女儿的一生。”
31、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32、东风压倒西风风西倒压风东
3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4、中国有两个体育项目大家根本不用看,也不用担心。
35、A.哪里跌倒哪里爬起!
36、(官方网站)www.jieba1com
37、A.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38、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句更力重千钧。
39、一个是乒乓球,一个是男足。
40、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41、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42、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3、点评:沉默还是说话,取决于时机和对象。不管是沉默还是说话,只要适当,就是智慧。
44、红焙浅瓯新火活活火新瓯浅焙红
45、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意思是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
46、陈谷子烂芝麻麻芝烂子谷陈
47、晚唐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动荡,很多才子虽然勤奋苦读,却难以金榜题名。他们胸有大志,更有典雅深厚之气,可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各种原因,机会总是稍纵即逝,让很多人一辈子都穷困潦倒。不过仕途的失意、生活的艰难,却让他们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
48、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49、春城一色柳垂新新垂柳色一城春
50、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
5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52、三句不离本行行本离不句三
53、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敢与不敢真的是两难。敢的时候一定要敢,不敢的时候一定不能敢,当仁不让。
54、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55、【正话反说诗句】天时地利人和和人利地时天
56、《鹧鸪天·送人》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运用景物烘托、比拟和对照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抒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慨。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57、你们看完就懂了......
58、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59、如果在餐桌上可以猜酒瓶盖.比方说5个人拿出5个瓶盖一个人藏好以后把剩下的放手里让别人猜,比方手里拿的是2个瓶盖,第一个人猜1个就算过关,第二个人猜3个就算过关,依次类推只要没猜中就过关,要是4个人都没猜中那拿瓶盖的就算输,猜的谁猜中谁算输,输的下次就轮你拿瓶盖.惩罚的方法自己定.如果在别的地方可以找别的东西代替.这个游戏我们都是在喝酒的时候玩的
60、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这句诗谦恭中含有愤激与不平。
61、B.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62、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
63、蜜蜂蜂蜜牛奶奶牛事故故事马上上马刷牙牙刷工人人工带领领带上山山上算盘,盘算好友友好
64、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65、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66、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
67、诗句的意思是:春蚕直到死时,才把丝儿吐完;蜡烛烧成灰烬,蜡泪才会流干。后人们常借这两句诗来歌颂那些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人,尤其是老师。
68、养拙:犹言藏拙,有守本分、不显露自己的意思。
69、“何处是故乡”意思是哪里是家乡。
70、老公没有指责太太有什么好哭的,反而逗太太哭出来,太太破涕而笑。如果指责太太动不动哭,不想听到太太哭,太太反而更加委屈,觉得老公不心疼自己,不理解自己,更加生气和委屈。
71、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72、举例四:和上面同样的场景,阿兰可以说:“老公,都是我的错,你原谅我好吗?我是女人嘛。”
73、点评:“一失足成千古恨”,犯错肯定要付出代价;“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不怕失败,愈挫愈勇。
74、日上山融雪涨江江涨雪融山上日
75、这个脑洞开的有点大,老子居然以这种方式打破了是非界限。“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讨论是非难免会惹上是非。所以我们把口子开得小一点,讨论一下正话反说与反话正说。
76、A.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77、正话反说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行为规范,以为说话就该这样。因此,不管从孩子行为规范的建立上,或是个性的培养上考虑,家长都要尽量正常话正常说。不过,有时正话反说会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缓解压力,并让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幽默和智慧,但这要分情况。最好在孩子受挫折时,才适时地正话反说。比如,妈妈和孩子外出回来觉得累时,妈妈可以开玩笑地说:“今天还是挺轻松的啊,轻松得我都快站不住了!”如此一来,就能给孩子传递出一种“用笑对抗压力”的健康情绪示范,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调适。
78、文:爱与幸福指导师李菁京
79、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
80、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81、孟非正话反说,幽默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咖啡量太小,却并未让老板感到难堪,反而使气氛显得活泼和谐,着实高明。正话反说,也即反语,就是说出的话,跟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表面褒扬,其实贬斥,表面否定,其实肯定。它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提意见、表达不满、对人批评时,正话反说可以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意思,不仅使话语含蓄风趣,跌宕多姿,产生出人意料的“笑果”,更能使听者悟其意却不反感,顺耳心悦。
82、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83、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84、“正话反说”是怎么说呢?下面举一些例子:
85、对仗工稳而灵活,是此诗写作技巧上的一个特点。如,以“国家”对“祸福”,以“生死”对“避趋”,按词性来说,都是正对。“生死以”的“以”字作“为”解,是动词;而“之”字是虚词。作者既用“以”字的实词义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显示了驾驭文字的深厚动力。
86、解决问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关系好了,什么都好说,所以,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以不伤害关系为前提,任何伤害关系的做法只能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87、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暗示)等。
88、“反者道之动”提醒我们留意字面背后的蛛丝马迹,折射现实反映真相,字里行间往往会透露深深的忧患和真实的现状。
89、游戏经过三轮后,剩余的人都将获得胜利,不过相信这个难度会把很多人淘汰下去。
90、如此矛盾的心境,让他感到极其苦闷,却又无从排遣,于是便写诗表达自己的惆怅之情。下面介绍罗隐很罕见的绝句,首句正话反说,最后7字更激发读者的共鸣。
91、猪头一是你————你是一头猪我爱总复习————媳妇总爱我同一个梦想————梦想个一同同一个世界————界世个一同狗咬吕洞宾————宾洞吕咬狗杀人不眨眼————眼眨不人杀
92、批评要得罪人,如果一定要批评,就把批评演化成表扬,这叫会做人,会说话,拍马屁不落痕迹。谁会真正无情地指责顶头上司?又有几个领导真正喜欢听批评的意见呢?
93、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94、(如果参与者头脑灵活,剩余的人较多,可以继续增加难度,多玩几轮。)
95、首句就显得突兀,“莫恨雕笼翠羽残”。诗人虽然怜惜被囚禁于笼中的鸟儿,看见它翠羽零落、形容憔悴,但又安慰它不要怨恨。“雕笼”二字,展现出笼子制作精良,也暗喻其处境优越;一个“残”字,则表达出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而鸟儿并不懂得爱恨,诗人只是将情感外投,仿佛它的心中也是悲戚不已。
96、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的表现,闲爱天上的孤云,静爱淡泊名利的的高僧。
97、耳闻不如面见见面如不闻耳
98、摸着石头过河河过头石着摸
99、过五关斩六将将六斩关五过
100、表现手法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