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出处:《北齐书永安王浚传》:“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2、示例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3、偏正式;作谓语;形容对事情不太清楚
4、这件事关系着你以后所要走的道路。
5、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词语有2字、3字及4字的分类,但请注意,词语不属于成语一类。
6、妈妈说话的确是空头支票,本来已经板上钉钉的事,他硬是千方百计的,蛮横无理的拉回来,这时你只有在一边唉声叹气了!
7、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8、这个房子的设计真是非同凡响,不落窠臼啊!
9、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10、小明最爱玩的游戏就是疯狂猜成语。
1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2、学校举行篮球比赛,我们要为自己的班级加油。
13、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画家,他画的画栩栩如生!
14、发音shīzhīdōngyú,shōuzhīsāngyú
15、天气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刚才还晴空万里,风和日丽,转眼间就已经乌云密布,大雨滂沱了。
16、我回家去了三年,外面的事情,不甚了了。
17、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恩怨了了,颇快心意。”
18、释义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19、不甚了了,读音:bùshènliǎoliǎo
20、成语用法:
21、这个小孩每天手舞足蹈的,无忧无虑,显得多么快乐啊!
22、没有知识才能的人,无论他包装得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只要人们一问,就只会支支吾吾。而有知识才能的人,无论人们怎样问,都能理直气壮地回答。
23、满而不溢成语读音:mǎnérbùyì成语解释:器物已满盈但不溢出。比喻有资财而不浪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于节制守度。成语出处:《孝经·诸侯章》:“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成语造句:无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谦虚成语繁体:满而不溢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24、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5、成语解释:甚:很;了了:明白。对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
26、七上八下,下不为例,例行公事
27、爸爸开着车带着我去加油站加油了。
28、这个人真是胆大妄为,无法无天。
29、小明看着她过来,盯了半天,没认出来,又瞄着瞧了一会儿,还没认出来。
30、我和她是母子关系,和他是叔侄关系。
31、成语例句:
32、卢沟桥的设计真是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33、我不知道你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4、完成这个任务完全是小意思。
35、成语是来源于成语典故的,是一种词组或短句。成语典故记载的是一个故事。词语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36、教室里,小明正兴高采烈的对小花说他昨天遇到的趣事,可是小北怒气冲冲的走进教室,然后他们聚精会神地听课,小小西在自言自,突然间,从窗口飞进一只鸟,要飞向小夏,就在这时,小秋打跑了了这只鸟,老师说他以后肯定会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37、手不释卷的刘老师对工作一丝不苟。
38、成语解释:了了:清清楚楚。恩惠与怨恨清清楚楚。指有恩报恩,有怨报怨
39、天气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刚才还晴空万里,风和日丽,转眼间,就已经乌云密布,不一会儿,滂沱大雨便刷刷的下起来了!
40、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41、恩怨了了,读音:ēnyuànliǎoliǎo
42、\活蹦乱跳,我家有一只小兔子,活蹦乱跳的
43、北京颐和园的长廊,雕梁画栋,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