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格言100篇精选173句

时间:2024-11-18 02:14:41 唯美文案

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晏子

3、)治外物易,治已身难。——林慎思

4、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5、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7、)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培根

8、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9、)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胡居仁

10、)去谗贱货,所以修身。——康有为

11、“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12、)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爱默生

13、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7、要想做点事,别把自己太当人,别把别人不当人。

18、)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9、)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2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2、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3、治大国,若烹小鲜。

2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5、)习惯十倍于自然。——威灵顿

26、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7、)夫子温、良、恭、俭、让。——论语

28、)修已而不责人。——-左传

29、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1、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2、)欲影正者端其表。——桓宽

3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5、)自修篇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36、)养生治性,行义求志。——苏轼

3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8、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40、)一个好的习俗比法律更可靠。——欧里庇得斯

4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2、)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经

4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5、)日省其身,有篇改之,无篇加勉。——朱熹

4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4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8、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9、)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黄石公

5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51、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2、)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刘向

53、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5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7、)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班固

58、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9、)富润屋,德润身。——礼记

6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61、“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和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懦弱的生存哲学,所以你不算好汉。”

6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3、)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6、)止谤莫如修身。——中论

67、)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唐·神秀

6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69、)养身者忘家,养志者忘身。——韩婴

7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73、)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无稹

7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5、)熟习减除对于事物的恐惧。——伊索

76、慢生活的名言【经典篇】

77、)修身以敬,勿托以尊。——晋书

7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9、)修其本而末自应。——苏轼

8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1、她钻进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如鱼儿进入了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8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8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84、)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8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6、)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

87、)习与性成。——书经

8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89、)人的行为和举止无不受习俗的制约。——皮浪

90、个人品德的名言警句(经典版)

91、)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帕利克

9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9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4、)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刘昼

95、)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96、)为了失恋而耽误前途,是一生的损失。——霍海

9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98、)良好的习惯,如同一束鲜花。——-派登花特

9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0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0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02、)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10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04、)打破成规,新世界才能出现。——库帕法伯格

105、个人品德的名言警句(热门版)

10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07、“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的铜板,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有说出来而装作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10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0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10、)吾善养浩然之气。——孟子

11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

112、)“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吕坤

11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14、)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高尔基

115、)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陆游

11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17、“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118、)君子反道以修德。——吕氏春秋

119、“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盘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盘。”

12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2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2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23、)正已而不求于人。——礼记

124、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2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26、)修道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史襄哉

12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2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2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0、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3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3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3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3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35、)习惯使我们顺从一切。——伯顿

13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37、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38、“天下之论道到极致,百姓得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得一个情字。”

13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4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4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4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4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44、)习勤忘劳,习逸成惰。——李惺

1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46、)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养正遗规》

14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4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4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5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5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5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5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5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5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56、)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篇天

157、)修之至极,何谤不息。——张九龄

158、)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林肯

159、)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韩愈

16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61、)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162、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63、如果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

16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16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6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67、)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

16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69、治人事天,莫若啬。

17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17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7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3、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