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之:语气助词,不译。
2、又如:惆怅(伤感;失意);怅况(恍惚);怅触(惆怅感触)
3、怅寥廓,向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答:怅恨久之的怅是失落痛苦的意思。
5、节选: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出处:《陈涉世家》两汉·司马迁
7、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8、出处:《陈涉世家》两汉·司马迁节选: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他怅然若失地走了,再也没回来。
10、例句:惆怅之于,却发现了一些百思不解的现象。
11、翻译: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
12、语气助词,不译。
13、一个心一个长是怅,读音chang四声。
14、怅恨久之:心里头失意怨忿了好一阵子。之:结构助词无实意附在时间副词后面协调音节怅恨是心里头失意怨忿
15、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16、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17、常用词语:怅然、怅惘、怅然若失、怅恨、愁怅、怅望、惆怅。
18、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他有些怅然。
19、怅恨:惆怅怨恨。怅,失意,不痛快。
20、“伥恨久之。”其中“之”是为凑足音节而用的。对这些用于凑足音节的词,切不可当成实词解释,因为它们的出现只不过是谈话作文者根据节拍的需要随时而自由地加上去的,因而是独立自由的。在这里用了,在另外的地方就不一定用。
21、怅,基本意思是:不如意;不痛快。如:~然若有所失。怅,望恨也。——《说文》
22、怅恨:惆怅怨恨。怅,失意,不痛快。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出处:《陈涉世家》两汉·司马迁
23、这个句中的之是音节助词,凑足音节的,没有实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