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2、天门中断楚江开,
3、《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使用动态的画面写出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色。随着诗人行舟的方向,我们依次看到: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从日边驶来。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4、两岸青山相对出,
5、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6、【译文】
7、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回:回旋
10、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11、《望天门山》的全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2、【作者】:
13、孤帆一片日边来。
14、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1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6、【背景】:
17、高高的天门山从中劈开,浩荡的长江一泻而下,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突然转折向北。两岸高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隔江对峙,江面上远远的一叶孤舟,好像从日边驶来。
18、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注词释义 《望天门山》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回:转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望天门山》-古诗今译《望天门山》译文一:楚江东来冲开天门奔腾澎湃,一路奔流的长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门山东西默然相对,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名句赏析——“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二: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译诗三: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19、出:突出
20、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21、《望天门山》原诗如下:
22、【原文】:
23、两岸垂柳堪一景,丰满发电美名扬。注:吉林的雾凇堪称四大奇观,丰满发电厂就是松花湖水利发电厂,很有名的!
24、寒冬冷雾罩松江,九曲盘绕惠千乡。
25、两岸的青山隔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像从日边悠悠驶来
26、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27、《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代〕
28、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因为被楚江冲开,江水向东流到这里折回
29、日边:天边
30、【注释】:
31、《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不是刘禹锡写的诗。
32、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其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33、唐·李白
34、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3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6、【鉴赏】:
37、【释义】:
3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9、《望天门山》李白
40、望天门山
4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的作品如下:《观松花江》
4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44、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5、碧水东流至此回。
46、这是李白的诗,《望天门山》他的原文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7、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望,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48、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