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释义:原形容人多,声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2、释义: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3、近义词: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气壮山河、铺天盖地
4、【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译文:每次想到之前所经历的险恶的环境,又何曾不感到害怕。
5、【出处】:《三国志·吴书·孙策传》:“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译文:皇帝看见波浪又大又急,感叹道:唉,这就是天地隔开南北的原因。
6、[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7、所向披靡
8、我军英勇无敌,所向披靡,使敌人闻风丧胆。
9、【拼音】:xiōngyǒngpéngpai
10、反义词:萎靡不振
11、【拼音】:páishāndǎohǎi
12、浩浩荡荡、声势浩大
13、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排山倒海,万马奔腾,震耳欲聋,惊天动地,气贯长虹,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气吞湖海,闷雷滚动,汹涌澎湃,惊涛骇浪,山崩地裂,滔滔滚滚,响彻云霄,排山倒海,波浪滔天,泰山压顶,铺天盖地,澎无际涯,蔚为壮观,波涛汹涌、云奔潮涌、滚滚而来、潮水奔涌、惊涛拍岸,大浪滔天,波澜壮阔,波涛滚滚、滔滔不绝,惊涛拍岸、浪花飞溅,
14、译文: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
15、百战不殆
16、【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译文:沸腾近乎发怒,波浪翻腾,互相撞击。
17、近义词:大张旗鼓、气壮山河
18、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19、近义词: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汹涌澎湃
20、【天下大势】的意思和解释世界的局势。《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1、译文:是气势宏壮雄伟,态度严肃,令人敬畏万古长存。
22、反义词:无声无息、偃旗息鼓
23、译文:(韩信)背弃项羽投奔刘邦,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
24、译文:旅途行客的贫苦艰辛,水路的壮阔漫长。
25、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运动等。
26、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气势雄伟。
27、《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28、反义词:一潭死水
29、汹涌澎湃: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出自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30、百战百胜
31、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流或水流等。
32、【举例造句】:同时南方的革命浪潮一天天汹涌彭湃起来了。
33、声调:八个字全是四声
34、就是排队人员众多,出发的路上。
35、近义词:气壮山河
36、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汹涌。语本《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这个意思还有个例句: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这个词也可以形容,规模大声势雄壮。鲁迅曾经在书中写道,于是我就成了群众所推戴的领袖,率领了青年军,浩浩荡荡奔向校医室里来。
37、【拼音】:hàohàodàngdàng
38、【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译文:水势浩大,无边无际。
39、排山倒海
40、一往无前
41、出处: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14卷:“是气势磅礴,凛冽万古存。”
42、读音:hàohàodàngdàng
43、波澜壮阔
44、气势磅礴
45、天下大势浩浩荡荡[tiānxiàdàshìhàohàodàngdàng]基本释义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46、声势浩大
47、[释义]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48、气势磅礴、气吞山河、波澜壮阔、
49、读音:qìtūnshānhé
50、【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51、反义词:风平浪静
52、【举例造句】: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惊涛骇浪的小船里。
53、例句:红军以气吞山河之势,向江南挺进。
54、【举例造句】: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55、【解释】: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56、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气壮山河万马奔腾气势恢宏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气势如虹
57、例句: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向黄河边进发。
58、出处:先秦·诸子《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59、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60、波涛汹涌
61、释义:形容气势极其宏壮雄伟。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
62、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63、“浩荡”的反义词是:狭小[xiáxiǎo]:狭隘窄小。读音:浩荡[hàodàng]释义:形容水势汹涌壮阔。造句:
64、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气势雄伟。
65、汹涌彭湃
66、【解释】: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67、浩浩荡荡意思是。人多的意思。说明这个队伍非常强大。也可以形容成声势浩大沸沸扬扬。比如某地要组织一场非常盛大的盛事。有关部门儿邀请的主要人员参加。对这场活动非常的重视。通过大的游行队伍的宣传达到了一定效果。那这支队伍就成为浩浩荡荡。
68、【拼音】:jīngtāohàilàng
69、【举例造句】: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
70、浩浩荡荡拼音haohaodangdang第四声第四声第四声第四声
71、例句:万里长江波澜壮阔,滚滚东流。
72、气吞山河
73、势如破竹
74、拼音:qìshìpángbó
75、读音:shēngshìhàodà
76、浩浩荡荡的意思解释:原来形容人多声势广大的样子,后来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汉语成语,读音:hàohàodàngdàng。成语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
77、浩浩荡荡
78、【解释】:波浪翻腾,互相撞击。亦比喻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79、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流或水流等。
80、语法是联合式;作主语、状语、定语;指声势浩大。如:两洋的潮水交织一起,形成一派汹涌澎湃的大浪,这就是横扫亚非两洲的反殖民主义的浪潮(杨朔《两洋潮水》)。
81、拼音tiānxiàdàshì
82、释义: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
83、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84、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
85、释义: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86、形形容排了好多好多的人
87、[suǒxiàngpīmǐ]
88、【举例造句】:我跟着书本活了那么长的时间。我的心仿佛落在一个波涛汹涌的海上受着颠簸。
89、读音:bōlánzhuàngkuò
90、成语用法:
91、【出处】:”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译文:疾病刚来的时候劲头很强,力量强盛,声势浩大挡也挡不住。
92、惊涛骇浪
93、[拼音][hàohàodàngdàng]
94、人山人海,以忘无边无际
95、近义词有波澜壮阔,浩浩荡荡;反义词有碧波浩淼,碧波浩渺。
96、例句:等我们回去后,再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斗争。
97、译文: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不可抵敌。
98、【拼音】:bōtāoxiōngyǒng
99、【解释】: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100、拼音:shijiedashihaohaodangdang
101、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02、例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第一页。
103、长驱直入
104、出处: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澜壮阔。”
105、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106、强弩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