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能大家觉得有些绕口,不好理解。换种通俗的说法吧,因为孙武的父亲田书立了战功,皇帝赐予他了土地,算是让他自己建立个诸侯国了,而这个国家的叫孙,里边住着不同的人。
2、《孙子兵法》作者是孙武,孙武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被称为百世兵家之师,孙武年轻时阅读了大量兵书,学成之后南下携带自己所创兵书孙子兵法拜见吴王,吴王知其才任其为吴将,后来恰好遇到了楚国逃难而来的伍子胥,两人一见如故结为莫逆之交,帮助吴王阖闾振兴吴国。
3、更有趣的是此书被翻译成:日、法、英、美、饿、德等语言广为流传于世界,具报道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将士人手一本《孙子兵法》。但书的作者孙武原本并不姓孙,是让后人搞错了,一直延续至今。
4、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孙武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当时的的人尊称他为孙子,所以孙武所著的兵书又被称为《孙子兵法》。孙膑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师从鬼谷子,与庞涓是同门师兄弟。在马陵之战中打败庞涓指挥的魏国军队为齐国的强大打下基础,孙膑所著兵书《孙膑兵法》。
5、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6、《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7、《汉书·艺文志》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于见吴王前;见吴王后又著问答多篇。晚至唐代,流传的孙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为上卷,还有中下二卷。《孙子兵法》注家杜牧认为,曹操将八十二篇孙子兵法删节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认为十三篇出自孙子本人,不是曹操删节的结果。
8、《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9、《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10、《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的说法。
11、《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12、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13、孙武的祖先是齐国人田氏,而田氏是陈国公子陈完的后裔。早在公元前672年陈国内乱,公子陈完被迫逃亡到齐国,齐恒公收留后让他当了“工正”(从事手工生产业的官职)。为了避祸,陈完改姓田,此后几代人都一直生活在齐国,并逐渐成为齐国的一股新势力。
14、【概述】
15、【简介】
16、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17、《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18、目前认为《孙子兵法》由孙武草创,后来经其弟子整理成书。
19、作者是孙武
20、就算对历史了解很少的人也应该听过《孙子兵法》,这本盖世著作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亲笔而写,后世也把这本书称之为“兵经”。
21、《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22、直到1972年4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
23、《孙子兵法》他又称为《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他可是我们国家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馈宝啊。是我们国家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孙子兵法》作者是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写的。那么另外两本书是?《战争论》和《五轮书》。重点来了啊,《孙子兵法》又被称为兵学盛典。
24、《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
25、武《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
26、到了齐景公执政的时候,陈完(田完)的第四代孙子田桓予当上了齐国的大夫(丞相),自此田氏一族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在攻打莒(ju读三声)国的战斗中,陈完(田完)的五代孙,也就是孙武的父亲田书立下了战功。
27、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28、齐景公大喜,把乐安封给了田书作为采邑,又赐予了他一个新姓孙,算是嘉奖。在春秋时代,姓属于全族人共同的称号,而氏只是某一支派的称号。田书这一支算是以田为姓,以孙为氏的。
29、【作者之谜】
30、只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中比较乱的一个时期,时间长久且诸侯国出奇的多,慢慢的人们就姓氏不分了,把陈完(田完)后人田武称呼成了孙武,这一错就是几千年,一直错到了今天。
3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他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32、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
33、《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34、孙武原是齐国人,后来辗转到吴国。当时适逢公子光政变。在被吴国聘为将军以前,曾经蛰伏20年之久。后,姬光即位,伍子胥听说其才能,向吴王推荐,当时,孙武就带着这13篇晋见吴王,获得重用。后,吴王进攻楚国,将领就是孙武。
35、《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直到1972年4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
36、《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由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