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面说过,濑越宪作一向以“名人”位期许吴清源,而吴清源也以“名人”位为目标。旧时日本棋界的“名人”同时代只有一位,只有无可争议的第一人才能被授予“名人”。吴清源在擂争十番棋中横扫天下高手,成了无可争议的第一人。也因此有了藤泽库之助(朋斋)的那番话“吴氏乃当然之名人”。可是吴清源的中国人身份,让以坊门势力为主流的日本棋院、棋界无视这些成绩与呼吁,拒绝授予吴清源“名人”之位。。。。。甚至于决定将“名人”作为头衔举办新闻棋赛,吴清源无奈之下参加了第一届名人头衔争夺,却在比赛进行的途中发生车祸。。。。。。最后虽然带伤参加完比赛,在总成绩并列第一的状况下,因最后一盘是执白和棋胜,规则的原因落后半个身位痛失名人。。。。。。而之后不久吴清源因车祸后遗症患上精神分裂症。。。虽然奇迹般地痊愈了,但是吴清源也从巅峰滑落了,棋神跌落凡间。。。。。。
2、但老吴也有弱点,一对一十番棋狠厉害,但就是不善于下多人竞争的锦标赛。
3、马未都说过:吴清源是围棋界的仙人,其它人再厉害也只是凡人。
4、前面说过,吴清源虽然在日本修业下棋,结婚生子,甚至加入了日本籍。可是日本棋界的旧势力与日本社会的相当一部分人从没忘记他是中国人,吴清源与日本棋界一流强手们的比赛总是被披上一层日本中国第一人对抗的意义。而在比赛过程中,吴清源常常被一些“日粹”份子咒骂,威胁,甚至有往吴清源家里扔石头,砸窗户,还收到过带刀的威胁信件,若是吴清源赢了比赛就要取吴清源性命。。。对此濑越宪作也是无可奈何,说出了:“作为棋士,哪怕死在棋盘上也是应当”的话。在这样的环境中,吴清源在十番棋将对手降级后,余下的对局常常是胜少负多,有让对手挽回颜面的意思。。。。。也是吴清源在那个特殊时期的生存之道吧。。。。。所以如果看吴清源十番棋的成绩,好象大多数比分只比对手多赢两三盘,还到不了降级的地步,殊不知在十番棋还未下完时,吴清源已将对手降级了。。。只有在与藤泽库之助(朋斋)的战后十番棋中,由于开赛前的各种瓜葛太多,可能吴清源有些不爽气,就手下不留情,两次十番棋将藤泽由分先降到定先。藤泽这个第一位由大手合(升段赛)升入九段的棋士,在十番棋后递交辞呈,退出棋界,过了几年之后才改名藤泽朋斋复出。
5、吴清源东渡日本,是濑越宪作尽力运作的结果。由于秀哉的作梗,濑越升段无望。而此时吴清源的名气与棋谱流传到了日本,濑越惊叹于吴清源的才华,决心把吴清源接来日本修业,当然也有培养弟子打败秀哉的心思。这从濑越写给吴清源的书信中可见一斑,濑越在信中谨祝吴清源早日成为“名人”。。。。。。一个七段棋士祝一个当时没有职业段位的“业余棋手”早日成为名人,可见濑越对吴清源围棋才能的认可与期许。吴清源东渡日本后自然地入了濑越宪作门下,也自然地站在了以秀哉为代表的本因坊门的对面。吴清源与本因坊门及日本棋院的恩怨也由此展开。
6、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围棋进入六超时代的繁荣时期。日本的一个围棋杂志社就“谁是围棋史上最强的棋手”,六超中虽然有选道策、秀策的,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吴清源。“宇宙流”武宫正树曾公开表示:“现在的围棋繁盛,职业选手有一多半是托了吴清源的福”。而赵治勋曾经说过:“自己长棋的秘诀是打吴清源的棋谱,只要长期坚持不懈,就能把吴清源先生棋谱中的宝藏学到手。自己已经翻烂了两套吴清源的棋谱,正准备买第三套吴清源的棋谱”。被称为百年一遇的天才的“第一曹薰铉”,在评述古今棋手时这样说:“我不是天才,昌镐(李昌镐)也不是天才。我的师兄吴清源才天才”。而李昌镐也曾经说过:“即便是私底下,我也从未想过能与吴清源先生相比较”。
7、吴清源在当时的棋力等同于现在al
8、吴清源虽然以二目之差输了“世纪之局”,但他与木谷实、桥本宇太郎等迅速崛起,日本棋界的局面为之一新。而秀哉的得意弟子,视为本因坊继承人的小岸壮二早逝,秀哉眼看着坊门人才凋零,痛感身后只怕坊门无人能在棋艺上与吴、木谷、桥本等相抗,本因坊门数百年的荣耀与威严将不复存在。。。。。。秀哉作出决定,将“本因坊”一名售于日本棋院,而坊门则自秀哉之后结束,唯有日本棋院在秀哉身故之后举办的“本因坊新闻棋赛”流传至今。。。。。。。不得不说,秀哉最后一手棋是妙手,让“本因坊”之名永远戴在的冠军的头上而流传下去。
9、吴清源大师的棋道:围棋的终极目的是求得中和。在当时ai还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吴清源大师已经悟到了这一点。在计算力有限的情况下,早期围棋有许多的定式。随着ai的出现,许多定式都被破解,直接印证了吴清源大师的的观点。现在看ai下棋就像神仙打架一样,当年吴清源大师凭借自己对围棋的领悟横扫日本所有围棋高手,实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