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清源虽然在日本修业下棋,可是日本棋界尤其是以秀哉为代表的势力从没忘记吴清源是中国人。吴清源与秀哉的这盘棋虽然在吴清源看来只是一盘普通的新闻棋赛,可在秀哉、坊门等日本围棋旧势力的眼中,这盘棋是不折不扣的“日本中国第一人对抗赛”,因此这盘棋秀哉是决不能输的。棋赛就在本因坊门空前重视的异样氛围中开始,吴清源当时在使用新布局的癫狂时期,执黑以三三、星、天元的次序打下布局,而前面说过,这三手棋都是违背了本因坊门的训条的,也因此在棋界和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日本社会空前关注这一盘棋(这个关注度可能在棋史上只有李世石与阿尔法狗之战可以相比拟吧)。秀哉背负着不能输的压力,在对局进行过程中多次利用特权打挂对局,回家召集门人弟子研究对策,使得这局棋下了三个多月才下完。面对新围棋理念的冲击,秀哉勉力支撑,但局势一直是黑棋优势,直至白162手下出妙手(有说法是坊门弟子前田陈尔所发现,然后集体研究所获得的妙手),秀哉才赢了二目。秀哉获胜后喜上眉梢,称此局是一生中最为珍贵的胜利。
2、前面说过,吴清源虽然在日本修业下棋,结婚生子,甚至加入了日本籍。可是日本棋界的旧势力与日本社会的相当一部分人从没忘记他是中国人,吴清源与日本棋界一流强手们的比赛总是被披上一层日本中国第一人对抗的意义。而在比赛过程中,吴清源常常被一些“日粹”份子咒骂,威胁,甚至有往吴清源家里扔石头,砸窗户,还收到过带刀的威胁信件,若是吴清源赢了比赛就要取吴清源性命。。。对此濑越宪作也是无可奈何,说出了:“作为棋士,哪怕死在棋盘上也是应当”的话。在这样的环境中,吴清源在十番棋将对手降级后,余下的对局常常是胜少负多,有让对手挽回颜面的意思。。。。。也是吴清源在那个特殊时期的生存之道吧。。。。。所以如果看吴清源十番棋的成绩,好象大多数比分只比对手多赢两三盘,还到不了降级的地步,殊不知在十番棋还未下完时,吴清源已将对手降级了。。。只有在与藤泽库之助(朋斋)的战后十番棋中,由于开赛前的各种瓜葛太多,可能吴清源有些不爽气,就手下不留情,两次十番棋将藤泽由分先降到定先。藤泽这个第一位由大手合(升段赛)升入九段的棋士,在十番棋后递交辞呈,退出棋界,过了几年之后才改名藤泽朋斋复出。
3、说回到让吴清源建立赫赫之名的擂争十番棋,也叫升降十番棋。前面说了,吴清源活跃的前中期,日本棋界是以段位权威为中心的。而段位权威的体之一就是交手棋份。哪怕是同段位,一旦交手棋份发生变更,上手将获得巨大的荣誉和声望,下手收获的是失败与耻辱。所以在那个年代,上了升降擂台赛的棋士是压上了棋士的声望、荣耀而性命相搏,不次于悬崖边上的白刃斗。这跟现在的各种新闻棋赛是不同的,现在的棋士不管输多少盘,再交手仍然是分先,也不会影响到棋士身份的荣誉。。。。。。升降十番棋,要达到升降条件是在对局进行中净胜四局。吴清源在前后十多次擂争十番棋中,将遴选出的同时代的最强手们一一打倒,除少数一两次外,将对手的棋份降至先相先甚至于定先。。。这足以说明吴清源是那个时代无可争议的第一人。
4、吴清源在读卖新闻社主办的棋赛中获得优胜,按照棋赛的规定要与秀哉名人下一盘纪念对局。于是便有了旷日持久(对局下了三个多月),轰动一时的“世纪对局”。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世纪对局”真的一点都不虚,因为这局棋不只是当时棋界新老代表性棋手的对决,更是新老围棋理念的碰撞。秀哉不止是棋界旧势力的代表,也是围棋旧理念的化身(本因坊门在日本源远流长,可是长久的渊源也沉淀了一些在现在看来极为可笑的陈规,如坊门弟子学棋时就被告诫,布局起手最好下小目,星位是让子棋的下法,天元是不能下的,三三更是鬼门禁着。若是弟子违背了就会受到严厉的训诫)。
5、程晓流七段在编撰吴清源的棋谱集時,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旭日初辉东海天,擂台逐鹿起烽烟。皓珠度韵新闻谱,墨玉留香晋段篇。十局纵横擒虎客,三番壁垒傲瀛贤。心伤万古名人战,孤鹜追霞话弈仙。这首诗将吴清源称为“弈仙”,已充分说明吴清源有多厉害!
6、的地位,你说厉害不厉害
7、吴清源的前半生是悲剧性的。饱受战争带来的创伤,国家、民族冲突带来的痛苦。虽然棋才盖世,一剑力压天下二十余年,却始终不能获得与其实力相匹配的身份与荣耀。吴清源又幸运的,能一生与所爱的围棋相伴,在晚年仍然孜孜不倦的研究围棋,并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围棋下法”。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棋界主流接受,但是在阿尔法围棋横空出世后,众人惊呼,原来阿尔法围棋的许多着法在吴清源的“二十一世纪围棋下法”中早已体现。。。。。。
8、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围棋进入六超时代的繁荣时期。日本的一个围棋杂志社就“谁是围棋史上最强的棋手”,六超中虽然有选道策、秀策的,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吴清源。“宇宙流”武宫正树曾公开表示:“现在的围棋繁盛,职业选手有一多半是托了吴清源的福”。而赵治勋曾经说过:“自己长棋的秘诀是打吴清源的棋谱,只要长期坚持不懈,就能把吴清源先生棋谱中的宝藏学到手。自己已经翻烂了两套吴清源的棋谱,正准备买第三套吴清源的棋谱”。被称为百年一遇的天才的“第一曹薰铉”,在评述古今棋手时这样说:“我不是天才,昌镐(李昌镐)也不是天才。我的师兄吴清源才天才”。而李昌镐也曾经说过:“即便是私底下,我也从未想过能与吴清源先生相比较”。
9、吴清源大师的棋道:围棋的终极目的是求得中和。在当时ai还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吴清源大师已经悟到了这一点。在计算力有限的情况下,早期围棋有许多的定式。随着ai的出现,许多定式都被破解,直接印证了吴清源大师的的观点。现在看ai下棋就像神仙打架一样,当年吴清源大师凭借自己对围棋的领悟横扫日本所有围棋高手,实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