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名言警句励志经典名句汇总119句

时间:2024-10-16 05:09:02 经典文案

古文名言警句励志经典名句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4、君子忧道不忧贫。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6、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8、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9、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脚踏实地,凌云舍我其谁!

1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1、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13、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1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20、我将用严谨的态度书写历史;我将用激昂的斗志奏响乐章;我将用拼搏的精神铸就辉煌!告别昨日的颓丧,我扬起希望;告别昨日的散漫,我打造理想;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从容不迫;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勇往直前;在高三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做到:敢于拼搏,用不懈争取进步;自强不息,用汗水浇灌理想;超越自我,用奋斗放飞希望;永不言弃,用信念实现梦想。让青春绽放最美丽的光芒!

2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4、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5、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26、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2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29、)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重于一切,为了祖国和人民,我们愿意献出一切。——刘成乾烈士

3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古文名言警句励志经典名句

31、握着沉甸甸的高考接力棒,深知前进路上的坎坷,我们却义无反顾。高考的成功是我们的目标,天道酬勤是我们的信念,永不言弃是我们的精神。

3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33、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34、行动起来,让我们共同联名宣誓吧!

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37、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3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3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40、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泡海。—李白

4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4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4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46、玩物丧志。(书经)

4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4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49、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5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51、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5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5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5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5、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5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57、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5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5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古文名言警句励志经典名句

61、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6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6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6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65、为了高考,我们坚守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志;为了高考,我们一遍又一遍的尝尽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涩。多年栽种而成的小树早已成荫,我们将会自信地迎接2009年6月,那个收获果实的季节到来。因为胜利的旌旗将会由我们高高举起,因为我们有战无不胜的勇气和决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是前进中的铺路石,老师的谆谆教诲是岔路口上指明方向的路标,我们的汗水将为我们浇开成功的鲜花!

66、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6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8、不负父母的期盼,不负老师的厚望,不负青春的理想!

69、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7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7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7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7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76、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77、《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明.宋濂,这篇古文在选入课文时删节了一些内容

7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0、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81、励志文言文名句大全

8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83、我们承诺:

8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8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86、小不忍,则乱大谋.

8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88、)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志士头颅为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周文雍

89、三: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90、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古文名言警句励志经典名句

91、在这神圣的时刻,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宣誓:

9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93、时光匆匆,转眼我们已迈入高三的大门,等待我们的是责任、是辛苦、是紧张。面对高三,我们自信,因为我们镇定,高一、高二我们并没有虚掷青春,我们已为高三的长跑、冲刺作足了准备。我们自信,因为我们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者虽不是成绝对的正比,天才出于勤奋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9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95、五: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9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98、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9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00、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01、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0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0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0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105、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06、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07、)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孟郊

108、)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魏征

109、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1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11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1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14、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1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1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1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3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